莞香,常用名土沉香,学名Aquilaria sinensis(Loun)Gilg,别名白木香、女儿香、崖香、牙香树、密香树、六麻树,为瑞香科土沉香属常绿乔木,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特有珍贵药用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钻石”,价值不菲。莞香叶有大小两种,大者称大叶香,为长卵形,小者称细叶香,为披针形,互生,两端尖,全叶长二寸许,青绿色。莞香的文字记载,可追溯千年以前。莞香不仅是东莞的宠儿,还与香港的地名有关:香港,“芳香之海港”,因作为运莞香、贩莞香的港口而得名。足见莞香在近代经济史上的地位。
莞香树高8——15米,从香苗长到香树直径20厘米,高3.5米左右,要7~8年时间。“沉香”是来源于一些老香树的树头,有丰富的油质,把它大块大块地凿下来,再精心将无油质部分铲去,留下油质部分便为“沉香”,是国家医药部门收购的中药之一,有镇定安神止痛之功效。莞香燃烧时无烟,气味清香,供清赏及祀神,有去潮避秽之功,受社会大众欢迎历几百年而不衰。
大多数人对于莞香的认识,最初都来自一个在东莞流传数百年的传说。古时,东莞种植香树的人,等莞香树长大后,就把它连根挖出,洗晒成块状后出售。因为莞香全由少女们洗晒而出,女孩儿们心细且害羞,常将最好的香块偷藏怀中,以换脂粉。后来,人们便将香中极品唤作“女儿香”。
这一传说实在令人难忘,觉得莞香是一种能让人如醉如歌如诗的物件。
据史书记载,莞香树(又名白木香,土沉香)在唐朝已传入广东,宋朝普遍种植,因为主要集中于东莞地区,所以莞香树出产的香料又名莞香。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广东就以香市、药市、花市和珠市形成著名的四大圩市,其中以买卖土沉香的香市最为兴旺。明代,广东每年的贡品都有莞香。
据说,香港的得名也与莞香有关。当时莞香不仅畅销国内,而且经加工后由人力挑到香港出售,并大量远销东南亚。运送莞香的船只大多数停泊在香港九龙的尖沙咀,再通过这里转运到国外。因为莞香堆放在码头,香飘万里,因此这个转运香料的港口,就被成为香港了。当然,香港得名由莞香而来,也是史学界普遍承认的香港得名由来说法之一。(东莞本地文史学家如杨保霖老先生就断然反对这种说法,认为子虚乌有。)
香料:莞香树结出来的香脂有特别的香气,人们等莞香树生长六七年后,把它连根挖出,加工成块状出售。每家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买一些香块放在香炉里,莞香块不起明火,慢慢燃烧变黑炭化,熏出的袅袅白烟香气四溢,据说还有防蚊虫、防潮等功效,因此备受人们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