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疆北部的芳草湖农场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长期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民众,利用戈壁滩上富含盐碱的蒿子(一种野草),通过燃烧烧制出状如珊瑚的结晶体,即可食用的土碱,这就是芳草湖农场民众口中的“灰”。将土碱化水和面,再将面团擀制成面条,被当地人称为“灰面”。
灰面多为秋冬季食用。吃灰面时,配以当地禽畜肉材、各种干菜及时令蔬菜制作的酸汤,味道更加好,成为人们享用的美食。酸汤不下灶要时刻保持着滚烫的状态,灰面煮熟立即捞入冰水里冷却,口感筋道爽滑,并含有土碱微咸和微鲜的独特味道。在芳草湖农场家庭团圆时,吃一碗热腾腾的灰面已成了一种习惯,也象征着幸福生活长长久久、家庭和和美美。
新疆灰面制作技艺通过民间手手相传,分布的区域也在不断扩大,除六师芳草湖农场、新湖农场、红旗农场、奇台农场,还不断分布到周边其他地区,如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玛纳斯县等地。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传承。
新疆灰面口感筋道爽滑,并含有土碱微咸和微鲜的独特味道,灰中的盐碱不仅味道独特,还有助消化。
150年前,当地人就开始用灰和小麦面做面食,灰与面的邂逅产生奇妙的结果。当时,为躲避匪患,家家户户把锅盔、茶饼当干粮。放了灰做出的面食不仅耐保存,还有点咸、有点鲜,在逃荒避乱的路上即使没有菜,人们也能吃得有滋有味。
2019年,新疆灰面制作技艺入选兵团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