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乾隆年间到今天,宿州人民的餐桌上,糁汤从未消失过,它让宿州每一个仔细品味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回味无穷。在宿州生活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糁汤的,一碗糁汤可以满足你的胃,更满足你的心,一碗糁汤就是宿州人平凡又朴实的生活,也是宿州人最朴素的情感表达。
宿州糁汤味美价廉,深受普通百姓喜爱,而经过研究发现,这碗汤也是由来已久。早在4300多年以前,中国烹饪的先师--彭铿,相传曾用野鸡、麦糁、稷米,和以盐、梅,煮成汤羹,名为“雉羹”,献给尧帝,得到尧帝的赏识,封邑于大彭氏国(如今的徐州),雉羹也就是糁汤的前身。而至今为宿州人所津津乐道的乾隆帝与宿州糁汤的传奇故事,更是让宿州糁汤声名远播,与符离集烧鸡、砀山酥梨、萧县羊肉汤,并称宿州美食“四绝”。
宿州糁汤看似制作简单,但高汤的熬制时间要经历一天的时间,将新鲜的老母鸡、猪骨,和用布袋裹着的桂皮、茴香等多种佐料,严格按顺序、时段投入特制的甑锅,先武火,后文火,从当日下午直到次日凌晨,一通炖熬,去骨留汤,加入麦仁,继续熬煮,勾适量淀粉,搅拌至烧开,再加入盐、味精和胡椒粉,如此这般,状如蜂浆,色似淡醋,骨汁肉丝满汤,鲜香四溢且有嚼头的SA汤,就大功告成了。将滚烫的肉汤,融入已经打好的蛋液中,浓稠的汤汁在碗沿形成一个优美的弧度,从底部翻滚上来,慢慢变淡,铺展其中,一碗色香味俱全的SA汤就正式出炉啦。
宿州sà汤,少有西北牛肉拉面汤那样的“浓墨重彩”,也不似江南阳春面那般的“清丽淡雅”,宿州糁汤卖相平常。但入口后的那个香爽,那个滋润,那个舒坦,好得没法说……细细地品尝琢磨,宿州糁汤,颇像这一带的人与这一带的山水,更像这一带的文化,瞧着平淡无奇,却有着深沉的底蕴和浓郁的味道。汤味入口鲜咸,汤味厚重。
糁汤汤底浓郁,汤汁缕缕飘香,鲜滑的蛋液遇到香气扑鼻的鸡汤,一口下去香味、肉味充盈心底,缓缓咽下,唇齿留香,耐人寻味。汤汁浓淡适宜,用筷子轻轻搅动,细细的、柔韧的,含在舌尖,是肉的味道,沁入心底,依旧是肉香。各种味道都是那么香浓、绵长。一碗下肚,劳顿饥渴顿消,精神大振。
1909年津浦铁路修筑到安徽省宿州的曹村时,曹村所有的饭铺只是供卖烧饼馍头之类的食品。筑路的民工体力消耗很大,常常透支。仅是开水干粮,难以招架。时间一长,个个抱怨。此时有个专营餐饮的王老板。看准商机,率先干稀结合,并以原汁鸡汤招徕民工。此招果然奏效,一时间,顾客盈门,生意红火。一日王老板忙中出错,杀鸡时忘了取出鸡嗉,待汤熬好,鸡嗉中的麦仁,全部融化到汤里。没想到熬出的鸡汤与平日不同,别有风味。这汤中有鸡的鲜,还有麦仁的香,并浓稠了许多。民工们品后,个个叫好。问:“这是啥汤?”王老板不便说明原委,答曰:“就是啥汤!”
2006年,糁汤被宿州市埇桥区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11月18日,宿州糁汤入选中国金牌旅游小吃200强。
2021年12月又获得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