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韭又名韭黄,是南宫的地方特产,以叶片肥厚、色泽鲜嫩、清香味美而闻名,被誉为“菜中珍品”,曾是明清时代的宫廷贡品。黄韭富含维生素、糖类、蛋白质等,并含有抗菌物质,既可作为调味的香料,又可炒、煮、凉拌或做汤时用以佐餐,用韭黄配制的饺子馅尤为清香可口。
南宫黄韭原名丰本,又名韭黄,俗称黄莲韭。馨香扑鼻,鲜嫩色美,乃春种之青韭,经春、夏、秋三季,充分吸收阳光及大地之营养,青韭不割,至霜降,青韭叶萎壮根,集全年之精华于根内。地初冻,从大田内刨之,置韭根于壕子内无土栽培,不追施化肥与农药,依韭根之精华而生长,又使隔绝光线,故所长之韭色黄鲜嫩,称之“黄韭”,乃真正无公害之绿色产品。富含维生素A、B、C、糖类、蛋白质等,并含有抗菌物质。具有调味、杀菌之功效。常食有益。
南宫黄韭保护区域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四季分明,温差较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凉爽,冬季寒冷少雪。保护区毗邻南宫湖,空气较湿润,灌溉水为浅层地下水,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南宫黄韭独特的生长环境。南宫黄韭鞘白,叶黄微绿,口感鲜嫩,味道浓郁。
南宫黄韭主要产区为西丁办街道办事处的西孟庄村、大赵庄村、小赵庄村,北胡街道办事处的小关庄村、侯家庄村、东张庄村、大邢家庄村和苏村镇德演宫村共计3个乡镇办,8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5°16′45″~115°22′12″,北纬37°20′11″~37°24′42″,南宫黄韭保护区露地播种面积共计9000亩,黄韭窖面积405亩,总产量300万公斤。
南宫黄韭鞘白,叶黄微绿,叶长鞘短,株高30厘米左右,口感鲜嫩,味道浓郁,辛辣口味淡。
黄韭始于明代永乐年间(1403-1424年),自古就被誉为“菜中珍品”。神农《草本》云:“韭根名韭黄,韭之美在黄,豪贵皆珍之。”
南宫种植韭菜历史悠久,汉朝曾在南宫遇难呈祥的刘秀称韭菜为“救菜”,创象形汉字“韮”,后简化为“韭”字。明朝监察御史、经学家刘濂归隐后,住在紫微山(南宫市小关村丹朱古墓)脚下,曾在诗中写到“晚菘早韭饶供给、莫说樊须是小人”,可见君子之交“青”如韭。
2017年9月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南宫黄韭”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