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砚不能只作为研墨的文房四宝工具出现,而是要以辽砚的文化形式出现。在一方砚上根据石材的天然纹理,在内容、意象、志趣上保留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其气势雄浑,大起大落,变化明显,色泽鲜明,突出了其观赏性、实用性。艺术夸张性及收藏性。每一方砚都是一个故事、一首诗、一幅画,文房四宝的精巧奇妙聚拢在方寸尺掌之间,玲找外见精奇,起伏迭荡蕴涵调细致处的精雕细刻,又注重整体的节奏感和气势,故做工考究又给人以做烈的审美撞击力。传承和弘扬辽砚的事业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去身体力行。希望还砚的所有后人都能有一种紧迫感,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也能会关注辽砚及给予支持、帮助,共同保护和利用好我们的文化遗产,只有靠众人的力量才能把辽砚这个大旗高高举起,长盛不衰。
为弘扬民族文化。进一步发掘和发展辽砚这独具特色的地方产品,本溪市辽砚厂精选上佳石料,广集天下雕刻、设计人才,请专家指导,开始系列的辽砚雕刻,并在制作过程中将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古老的图案与现代科技创意相结合,使雕、镂、剔、透工艺精湛,即不失传统美,又具有现代气息,使辽砚这一中华瑰宝再度大放异彩!
辽砚兴于辽金时代,距今有上千年的历史,相传辽砚深得萧太后的厚爱,并被封为御砚。发展到清朝,此奇石已不只是局限于雕刻砚台,还用来雕制屏风,烟盒、坐屏等欣赏和实用品,相传到清代始祖努尔哈赤在一次游猎时不小心迷了路,遇到一村看到青红相间的奇石铺地、围成院落颇有一番世外桃源之感,便令随从请来当地一位知名老者,才知这就是流传久远的辽砚砚石,恰好此老者,擅长雕刻,家藏有几方宝砚,既送于老汉王,这位马上皇帝爱不释手,此后,辽砚一度传开、在努尔哈赤的号令下,老者又雕琢了一座山水座屏,现藏于沈阳故宫内。1929年,张学良将军下令征集辽砚,参加全国首届西湖博览会。当时辽砚名扬遐迩,与端砚齐名,并有“南为端砚北为辽砚”的称谓。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时,带去四方辽砚,以作馈赠,被日本友人称作是中国的“国宝”,小平高兴地说“辽砚是中国友好的特殊使者”。1998年初沉睡在瓦房店市地下五、六百年的一处明代贵族棺墓,被发掘出土。在大量的葬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方雕饰槽美的龙凤砚。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揭开砚盖,当年盛葬池间的墨汁依然能濡湿毛笔笔尖。砚底底款均刻有“自云塞制砚”五个字洋,据专家考证,这个“白云墓”即为今天本溪桥头瞩明代时的旧称。
辽砚石,也叫做线石,是石灰沉积岩。历经几十万年的地壳变迁沉积挤压而成,绿色的是藻类,紫色的是泥沙。鉴别辽砚的真假可以从颜色、雕刻和石材三方面进行鉴定。
其一,线石是一种紫绿相间的石材,紫色和绿色间有微小的过渡,绿色层会有微小的黑褐色斑点,紫色和绿色因沉积还会有微小的平行色差。
其二,因辽砚的雕刻技法属于浅浮雕和深浮雕相结合,个别还会用镂空雕和圆雕。这在造假翻模是达不到的。
其三,由于石材的特点在作品表面还会形成不规则的圆形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