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附子

导航菜单

布拖附子

浏览 450 .喜欢 62
喜欢一下
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
发布:yoyoyo
标签: 药材
属地:布拖凉山四川

布拖附子是四川省布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布拖附子产地保护范围为四川省布拖县火烈乡、补洛乡、乐安乡、基只乡、瓦都乡、补尔乡、觉撒乡共7个乡现辖行政区域。

布拖附子泥附子表皮深褐色,个小多棱;白附片,无外皮,切面呈黄白色,表面具有光泽,呈半透明状;黑顺片,外皮黑褐色,切面呈暗红色,表面具有光泽,呈半透明状。

布拖属亚热带滇北高原气候区,气候呈立体型,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其特点是冬长夏短,气候寒冷,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日照充足,灾害频繁。县城附近历年平均气温10.1°C,最高年平均为10.7°C,最低年平均为9.4°C,最热在7月,月平均气温17.3°C,最冷为1月,月平均气温1.4°C。年平均降水量1114.7毫米,集中在6至9月间。年平均日照1996小时,极端最高气温30.3°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5.4°C。自然灾害有暴雨、泥石流、冰雹、旱灾、寒潮、低温阴雨,适宜种植附子。

布拖附子每年11月中旬(冬至前)栽种,次年4月早春苗出齐后补苗、除草、追肥。苗高约15厘米左右时进行第1次修根,除去劣势子根,保留健壮子根1至3个。1个月后进行第2次修根和追肥。在第1次修根后约7至8天摘去顶芽,留叶片8片左右。6月至7月,每隔一周及时抹除茎节的腋芽。

收获后的泥附子可以加工为白附片和黑顺片。

1、白附片生产工艺: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泥沙,浸入食用胆巴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起浸入清水池内3至5天,待附子皮色变黄为佳,捞起使用牛骨刀剥皮,压刀切制成厚约0.3厘米的片,倒入清水池内浸漂,浸漂至口尝不麻舌时止。取出蒸透,烘干或在草坪上使用传统竹笆晾晒干。

2、黑顺片生产工艺:选择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泥沙,浸入食用胆巴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起浸入食用胆巴水溶液和清水混合池内3至5天,压刀纵切切成厚约0.5厘米的顺片,再用清水浸漂,浸漂至口尝不麻舌时止。取出蒸透,烘干或在草坪上使用传统竹笆晾晒干。

紫色的花、褐色的根,这是中药材附子。这味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中药材,有着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阴盛格阳、吐泻厥逆、肢冷脉微、心腹冷痛等疾病。因而在民间,附子有着“回阳救逆第一品药”的称号。

布拖附子泥附子,表皮深褐色,个小多棱;

白附片,无外皮,切面呈黄白色,表面具有光泽,呈半透明状;

黑顺片,外皮黑褐色,切面呈暗红色,表面具有光泽,呈半透明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布拖县就有了种植附子的历史,县上一度还曾成立过专门的县外贸公司收购附子。

1998年,布拖县政府将附子产业纳入重点发展规划,建设附子基地。布拖附子,发展势头一片红火。

2006年,布拖县种植了1000亩附子,亩产达到450多斤,总产量50多万斤,实现产值50多万元,户均增收1020元。

2016年,布拖县规模种植3100亩附子,商品附子平均亩产800多斤,实现总产值1240多万元,实现户均增收3200元以上。

截至2018年,布拖县共有8500亩的附子种植基地。鲜附子年加工量达2800吨,占全国市场总量近60%以上。

2013年12月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布拖附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布拖附子 相关地区

更多附子的相关特产
布拖特产推荐更多>
凉山特产推荐更多>
四川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