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特早茶,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特产。
纳溪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丘陵与低山区之间,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3℃,年降雨量1184毫米,年日照时数1172小时,农业气候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纳溪特早茶品牌主要有“早春二月”、“凤羽”、“瀚源”等20余个,优良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全球同纬度最早”的优势,春茶萌芽早,最早可在除夕便能尝到新茶,有“除夕茶”的美誉;纳溪特早茶采用福鼎大白茶、平阳特早、乌牛早、巴渝特早等无性系良种为原料,以扁形茶加工工艺精制而成。
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茶叶中的有机化学成分和无机矿物元素含有许多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
(1)外在感官特征:
纳溪特早茶外形扁平挺直,黄绿隐毫、匀净,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栗香浓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叶底黄绿匀亮。
(2)内在品质指标:
水浸出物≥42%,茶多酚≥16%,还有丰富的氨基酸。
纳溪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地理位置独特,是全球同纬度茶树发芽最早地区。
唐代陆羽著《茶经》中记有“纳溪、梅岭产茶”之句,在纳溪区清溪河石壁上有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的手书石刻“二月茶”。
到汉时行栽培、迄魏晋而大盛。《中国名茶志》中唐代名茶列有“泸州茶又名纳溪茶”,宋代名茶列有“纳溪梅岭茶”的记载。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2011年,纳溪特早茶保护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2.5万吨。
2012年,纳溪茶园总面积已达到15万亩,茶叶总产量4188吨,茶业综合产值4.5亿。纳溪区从事茶叶产业10万人,茶叶实现助农增收2.5亿元。
2018年,纳溪区建成现代茶叶标准化基地31.2万亩,纳溪特早茶年产茶叶2万吨。
截至2023年2月,纳溪特早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达到45.22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3000元。
2011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纳溪特早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4年,纳溪特早茶成为首批中国一欧盟地埋标志互认产品。
2014年3月21日,纳溪特早茶成功注册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2020年7月20日,纳溪特早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首批保护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