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饵块粑

导航菜单

兴义饵块粑

浏览 2782 .喜欢 241
喜欢一下
发布:KOBE
标签: 小吃 土特产
属地:兴义黔西南贵州

兴义饵块粑,贵州省兴义市特产,该产品色正、不浓汤,质软,具有浓厚的醇米香味,远销贵州许多城镇,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感官特色:外形端正,呈椭圆形枕头状;色泽白亮,呈半透明状;口感略粘,滑腻爽口、清香微甜,软硬适中,筋道有弹性;组织紧密,细腻光滑、柔韧不易断,久煮不烂。

据考证,布依族起源于古代濮族(蜀国八族中的一族)的一支和百越(古代南方诸族的泛称)的一支。濮族是我国古代南方一个很大的族系,因与楚人在江汉流域进行的战争中失败而被迫向贵州、云南一带迁徙,在北盘江畔与百越民族融合形成“濮越”民族,即布依族。据当地布依族传闻,由于濮族人在战败后向贵州迁移过程中,不便生火做饭,百姓饥困不一,族人只好用围于腰间的长布带和头上的帕子(布依族人头上包裹的布带)缝成圆筒状,将煮熟的米饭装入布包,背于双肩,长途跋涉于迁徙的路途中,米饭在途中经过日日夜夜长时间的风吹、雨淋、日晒,并在行军休息和途中夜晚睡觉时的滚压,几经揉挤,变成饭粑。濮族人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刀将其切成小块烧煮,烧烤时小块的米粑烧得变糊起泡,极其象人的耳朵,当时被濮族人称之为“耳”粑。在整个迁徙过程中,濮族人就靠吃这种“耳”粑及野菜维持生存、充实体力、抵御疾病,从而渡过了难关,挽救了整个“濮越”民族。后来布依族人为了纪念“耳”粑在迁徙过程中的丰功伟绩,视其为一种吉祥、神奇的食品,就用其来年夜祭神、岁朝奉供祖先,成为一种节日食品。

兴义盛产“香稻米”,兴义饵块粑,就是用这种特殊的香稻米制成的。兴义饵块粑,制作简便,但蒸、挼考究。制作时,先把“香稻米”簸净,用水泡十个小时,于甑内蒸头道,这一道必须蒸熟透,放簸箕里冷透,用水把它分解散开,再蒸二道,放进碓里春,无米心则止,取出挼成扁圆形锤体,每个半斤左右。剩下的米头子,可以装进印盒里,做成印盒粑。挼时,要挼得功夫到家,否则,会迸壳。挼后放于簸箕内凉干,擦上蜡油,捂上两三天,再用冷水泡起来,每周换一次水,可以一直泡着吃到次年三月间,味不变,色不改。

兴义饵块粑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切成片状、丝状,煮吃、炒吃、蒸吃、炸吃;还可以切成一厘米厚,用火烤,蘸豆豉辣椒水吃,或放上果酱吃,风味也是特别的。如果次年三月间还吃不完,可切成片、丝状凉干保存起来,吃时,用菜油炸过,脆、酥、可口。

兴义饵块粑 相关地区

更多饵块粑的相关特产
兴义特产推荐更多>
黔西南特产推荐更多>
贵州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