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地理标志 伽师新梅属蔷薇科欧洲李种,果实形如杏梅,椭圆扁长,长约3厘米,宽约1.5厘米,成熟时表皮呈紫红色,果肉呈琥珀色,核小肉厚,甜蜜多汁,润滑香甜,口感极佳。它富含花青素、维生素(如维生素A、C)、矿物质、膳食纤维及抗氧化成分,具有抗氧化、促进消化、延缓衰老、保护视力、缓解疲劳、降血压等多种功效,被誉为“奇迹水果”“功能水果”。
伽师县是国内最早引进试种新梅的地区之一,经过20余年推广改良,已培育出新梅1号(法兰西)、新梅2号(女神)、新梅3号(斯泰勒)等优良品种。这里属暖温带内陆干燥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为新梅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目前,伽师县种植新梅面积达57万亩,2024年挂果41万亩,产量37万吨,占全国的70%,是中国最大的新梅产销基地。
伽师县推动新梅产学研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成粤伽新梅产业园,引进京东、汇源等25家知名企业,开发新梅果汁、果干等精深加工产品,构建“线上 线下”销售网络,新梅远销马来西亚、中亚五国及东南亚国家。2024年,伽师新梅产值达74亿元,成为助农增收、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1.感官特色:卵圆形,果顶突起。果皮呈紫红色,被果粉。果肉呈琥珀色,肉质厚。核小,黏核。多汁,甜酸爽口。
2.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21%,可滴定酸≤0.5%,糖酸比≥41。
20世纪90年代,伽师开启酸梅规模化种植历程,1999年,全县酸梅种植面积已达8900亩。2000年前后,伽师县以本地酸梅为母本,引入欧洲李的优良品种,进行了第一批6个品种的嫁接,试种了2000亩。2001年,伽师县被命名为“中国酸梅之乡”。经过多年的筛选和培育,2009年8月,融合了本土特色与异域优势的“伽师新梅”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命名为新梅1号。此后,伽师县不断推广改良,培育出新梅1号、2号、3号等优良品种,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2020年,“伽师新梅”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首趟伽师新梅铁路冷链运输班列开行。
2022年至2025年,伽师新梅连续4年斩获“气候特优农产品”认证。2025年,伽师新梅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如今,伽师县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新梅产销基地,新梅种植面积占全国50%,2024年产量达37万吨,占全国产量的70%。
1999年荣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铜奖。
2000年伽师县荣获“中国伽师新梅之乡”称号。
2020年12月25日,被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纳入2020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核发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
2025年6月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对“伽师新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