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黄元米果

导航菜单

兴国黄元米果

浏览 396 .喜欢 23
喜欢一下
发布:小面包
标签: 小吃 土特产
属地:兴国赣州江西

黄元米馃,是赣南客家人独特的食品之一,它与糯米做的麻糍,是家乡新春佳节最作兴的两大米馃。将它切成片片,可炒可煮可蒸,甜咸皆宜,入口滑溜溜、香喷喷的,增人食欲。其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正德年间就被列为贡品。打黄元米馃也是赣南客家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其营造出的和睦共处、团结协作氛围,使客家人深深留恋,即使在食品加工机器普遍采用的今天,黄元米馃仍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

黄元米果中的大禾米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可消脂去脂,养身健体。黄元米果中的黄元柴所含植物碱可以平衡人体酸碱度,使人体内的酸碱性保持平衡,让身体更快的恢复健康状态。

其中含有的黄栀子能促进胆汁分泌,并降低血中胆红素,能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对溶血性链球菌和皮肤真菌起到抑制作用;有解热、镇痛、镇静、降压及止血作用。

传统的黄元米果,含有黄栀子、黄荆树、槐花等三味中药成分。干燥成熟的黄栀子是常用中药,其所含栀子黄色素,是一种品质优良的天然食品色素,它着色力强,颜色鲜艳,有很好的耐酸碱性;黄荆树是一种在赣南山区随处可见的小灌木,根茎具有清热止咳、化痰等功效;槐花有淡淡的清香,味略苦,性平,有清热凉血等功效。

黄元米果色黄质嫩,细密滑腻,可汤煮、蒸食,也可油炒、油炸。不粘牙,不腻人,吃了还想再吃,余味无穷。黄元米果可放置数十日不变质,如想保存更久,可泡在碱水坛子中一年半载都不会变质变味,随时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新鲜如初。有柔软细嫩、熏香味鲜、爽口久藏的特点。正月里,黄元米果是招待客人的佳品。用黄元米果做早餐,比面条粉干方便快捷得多。作为农村“过午”和夜宵的点心。

南宋时,虔州(今赣州)叛乱。郡守曾慥调兵围剿。当时正下大雪,为稳定军心,鼓舞士气,曾慥组织百姓制作了大量便于携带,且既能干吃又能加热煮着吃的黄元米果,并许诺:胜利后,给每人发一担“黄金”以作奖赏。不久,便取得了围剿的初步胜利。因担心叛军再次来犯,曾慥命人在虔州城内打黄元米果。每七八个官兵一组,围着一个石臼,用木棍捶打用大禾米做的米果,同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呦嘿”声。这既鼓舞了士气,又给叛军传递了一个信号。叛军听后,误以为是练兵声,便不敢再来进犯。该是曾慥兑现他的许诺了,但哪来这么多“黄金”呢?于是,曾慥想了个办法,给每个官兵奖赏了一谷箩担黄元米果。打好的黄元米果金灿灿的,不仅好看,而且美味,不是黄金胜似黄金。官兵领后,十分高兴。

黄元米馃以赣南本地产的糯性“大禾米”为原料,现多用软性杂交米。用一种赣南山区生长的名叫“黄元柴”的小灌木烧灰淋水浸泡拌料,春节前一两个月,上山砍来一种叫板杈的常绿灌木,挖一个土坑,将其堆放于上,燃成柴灰,便成了制作黄元米馃的灰碱。板杈成灰后,装进木桶,倒入几大锅热水,过滤出浓黄色的碱水,将大禾米浸染成金黄色倒入木甑蒸熟,倾入石臼,四五个壮劳力手握木梓树制成的丁字形木槌,打铁似地轮番猛砸、猛捣,米渐被打烂,形成团状,置于案板。最后,由师傅将捣烂的黄元米馃揉成圆柱体,用一根细线分出一个个厚约五六厘米的黄元米馃,用手整理成型,一个个圆型或椭圆型的黄橙橙、金灿灿的黄元米馃就制成了。风干后的黄元米馃,盛装在大缸里,用碱性灰水浸泡,一般能保存三四个月不变质,随时可取出食用,十分方便。

兴国黄元米果 相关地区

兴国特产推荐更多>
赣州特产推荐更多>
江西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