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梨肉质细嫩、口味香甜、无渣,果面光洁细腻具蜡质,保水性强。阳面着红晕或暗红色纵向条纹,采收时果皮黄绿色,贮后呈黄色,色泽更鲜艳。果皮薄,果心小,可食率高(90%),果肉白色,酥脆,无渣,石细胞极少,汁液特多,味甜具清香,口感极佳。以肉厚汁多,口感脆香甜美,营养丰富,含糖量高而闻名全国。
隰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5℃-9.8℃,降水量486.3毫米,日照2740.9小时,无霜期167天。土壤pH值8.0-8.3之间。有机质10.36-12.53克/千克,碱解氮53.83毫克/千克,有效磷7.93毫克/千克,速效钾125.92毫克/千克,适宜种植梨树。隰县梨肉质细嫩、口味香甜、无渣,果面光洁细腻具蜡质,保水性强。阳面着红晕或暗红色纵向条纹,采收时果皮黄绿色,贮后呈黄色,色泽更鲜艳。果皮薄,果心小,可食率高(90%)。
梨是我国原产果树之一,《诗经秦风章》《晨风篇》就有“山有苞棣,隰有书隧”记载。隰县梨先后38次荣获优质产品奖,199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梨之乡”。2011年被林业部命名为“中国酥梨之乡”。2007年玉露香梨被中国奥组委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指定水果。2010年被晋祠宾馆选定为专供水果。隰县梨是隰县的主导产业,政府十分重视,近十几年,隰县政府先后在全县发展梨树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量20万吨。。2013年,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定并认证,隰县梨的知名度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销量进一步扩大。全县梨种植面积13334公顷,其中盛果期果园6667公顷,年产优质梨20万吨。隰县梨产自海拔950—1450米的区域,果品色泽鲜艳、果面端正,含糖量高、口感纯正,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并出口俄罗斯、新加坡、香港等地。
隰县位于临汾市西北边缘、吕梁山大背斜中轴部,地跨东经110°55'—115°15',北纬36°30'—36°55'。东临汾西,西接永和,南与蒲县、大宁接壤,北与石楼、交口毗邻,县境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52公里,全县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90个行政村,总人口10万。现梨树种植面积6667公顷、年产量20万吨。
外在感官特征:隰县梨肉质细嫩、口味香甜、无渣,果面光洁细腻具蜡质,保水性强。阳面着红晕或暗红色纵向条纹,采收时果皮黄绿色,贮后呈黄色,色泽更鲜艳。果皮薄,果心小,可食率高(90%)。内在品质:果肉白色,酥脆,无渣,石细胞极少,汁液特多,味甜具清香,口感极佳;总糖含量≥6%;总膳食纤维≥0.8%;维生素C≥3mg/100g;维生素B1≥20μg/100g;维生素B2≥200μg/100g.;钙≥3.0mg/100g;铁≥0.05mg/100g;磷≥8.0mg/100g;钾≥50mg/100g,品质极佳。贮藏要求:果实耐贮藏,在自然土窑洞内可贮4~6个月,恒温冷库可贮藏6~8个月。
春秋时期,《诗经·晨风》中记载:“山有枹棣,隰有树檖”。“树檖”即梨的意思。
明清年间,“隰州金梨”成为宫廷贡品
隰县素有“金梨之乡”的美称,2013年来,隰县梨产业在隰县得到发展。
2016年,隰县村民成立梨果专业合作社。
2007年,隰县玉露香梨获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金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获北京奥运果品推荐评选一等奖。
2009年,获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
2013年4月1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隰县梨”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获第三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畅销产品奖;在十一届中华名梨—全国梨王擂台赛中获“中国梨王”称号。
2014年,在中外百年品牌对话暨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上,隰县玉露香梨荣获“中国大美梨”称号;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获“后稷特别奖”。
2015年,在首届中国果业品牌大会上“隰县玉露香”入选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