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李干

导航菜单

永泰李干

浏览 18456 .喜欢 5231
喜欢一下
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地理商标地理商标非遗非遗
发布:Mogen
标签: 果脯 零食 干果
属地:永泰福州福建

永泰芙蓉李干,永泰特产,福建名产之一,选择成熟的芙蓉李鲜果,经过“选果、摇青、摊晒、腌渍、焙李”等工序精细加工而成。加工后的永泰李干,色泽丰润,呈棕褐色或黑褐色,肉质柔嫩,组织饱满,味甜鲜美,甜酸适口,无砂齿感,保留原果风味,具有生津开胃、醒酒、解渴、消暑,增进食欲之功效,是颇受欢迎的休闲食品。

永泰李干采用八成熟的“永泰芙蓉李”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制成。永泰芙蓉李又名夫人李、浦李、永泰李,系福建省名牌农产品。福建福安市是芙蓉李之乡,芙蓉李面积、产量居全国之冠,栽培已有千年历史。芙蓉李是李果的一种,还有胭脂李、柰李等。李干、蜜饯加工销售已成为永泰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永泰年产李果2万多吨,有乡必有李,无李不成乡”。以李果为原料精制而成的“黄梅李”、“果汁嘉应子”、“化核嘉应子”等都是名优产品,畅销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永泰李干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果糖、果酸以及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C等营养成份,具有生津开胃、醒酒解渴、增进食欲、提神安心等功效。

(1)色泽:呈棕褐色或黑褐色,有光泽。

(2)形态:肉质柔嫩,组织饱满。

(3)组织:呈整果,颗粒完整,表面皱纹细密、均匀、干爽。

(4)滋味:甜酸适口,无砂齿感,保留原果风味,无异味。

(5)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永泰县李树栽培及李果加工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400多年前就盛行种李。

据《永泰县志》记载:明朝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就有李树生桃,并记有鹅黄李、胭脂李、麦李,唯夫人李(芙蓉李)最佳。历史上“永泰芙蓉李”主要在永泰城关、梧桐、嵩口、赤锡等乡镇种植。

清嘉庆年间,永泰县即有加工“黑李干”的记载 。永泰县梧桐镇埔埕村农民用当地芙蓉李制作李盐干,风味独特,酸甜可口,深受群众喜爱,称之为“埔埕李盐”。

20世纪40年代,每年有6000—10000担永泰李干销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

新中国成立后,永泰芙蓉李和永泰李干的生产几起几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永泰芙蓉李得到了大面积的发展,李干加工产业随之兴盛。

1、选果:除了需要完整的外观,其成熟度也不可过高,刚从黄蜡色转入粉红色的七八成熟的果子是首选(左一),而直径在4到5厘米之间的果子是最为标准的,过熟、过小、有虫蛀的都不可选。

2、摇青:也称摇李、擦皮,主要分为手摇和机摇。先加入清水或喷水使果面湿润,再加入草木灰(每一百斤果放一两草木灰),摇至果子变成褐色即可。其作用在于除去果皮上果粉及蜡质,擦破果皮,以利水分蒸发,促进干燥,李干外形可成皱缩的花纹,并有利于盐份渗入果肉。

3、洗果:将摇过的李果倒入装有清水的木楻中或放在溪流中冲洗去苦汁及草木灰。

4、摊晒:将洗过的李果均匀地摊铺在河边卵石或沙滩、石板、竹匾上,利用太阳辐射、热风等使果品干燥。一般经曝晒2-3天,果实中的游离水及大部分胶体结合水蒸发,使果品重量减轻,体积缩小,果色变红黑。这时便可将制品收起,进行加盐腌渍。

5、腌渍:通常每100公斤鲜果加盐1-2.5公斤,分两次腌渍。整个加工过程一般5-6天即可完成。

第一次腌渍按每100公斤鲜果计算,加入已研碎的食盐1.2-5公斤,进行搓拌,使盐均匀附着于李果上为度。腌渍后的果子体积约缩小三分之一,约为原料重一半的制品。经腌渍一夜,翌日取出李胚摊于竹屏上再行摊晒,当天晚上收回进行二次腌渍。

第二次腌渍可将研碎的食盐,按每100公斤鲜果加入0.8-1公斤(约占总用盐量的2/5),将李胚再行搓盐,装入木桶中腌渍一夜后,又行摊晒,直晒至为鲜果重的18-20%或含水量达28-30%即可收藏。

6、焙李:将腌渍后的李果倒在焙架上,厚约17-20厘米,烘至全部李皮发热(约24小时)。然后加盐腌渍,方法同自然干制法。第二次要焙12小时左右,再行加盐。第三次焙至收藏干度为止。烘焙时要经常翻动。

7、贮存:干制后的李干,可以较长期贮藏。永泰的果农常于第二次晒李干至一定干度时,即收起堆存3-5天,后又复晒一次,使果核中较多的水分渗出果肉。经复晒,果内外水分一致,利于久藏。晒好的李干,可装入干净的大木桶中,置干燥的楼板房上,桶上面用稻草及麻袋盖密,以待随时销售或再行深度加工。

1985年,永泰李干获得国家外贸部优质奖。

2000年,永泰李干被评为首批福建省名牌产品。

2001年,永泰李干被列入《中国土特产年鉴》。

2007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永泰李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永泰李干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福州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永泰李干 相关地区

永泰特产推荐更多>
福州特产推荐更多>
福建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