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榔梅

导航菜单

武当榔梅

浏览 12737 .喜欢 5105
喜欢一下
国家地理标志国家地理标志地理商标地理商标
发布:林夕
标签: 水果 梅子
属地:丹江口十堰湖北

武当榔梅,湖北省丹江口市武当山特区特产水果,武当榔梅是特有的一种水果,品种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果实大,品质优。

武当榔梅果实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果酒、果脯、果冻,武当榔梅品质特征突出,不仅金相玉质,外观诱人,而且风味爽口,酸甜适度,营养价值丰富,武当榔梅极具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经济价值,有种植的基础条件,榔梅文化、榔梅种植开发潜力巨大。

武当榔梅性平、甘、酸,无毒;其果有生津止渴,清神下气,解酒之效,榔梅在古代被赋予神秘的宗教色彩,被尊称为圣果仙品;明代皇帝朱棣还将榔梅列为朝廷贡品,用于赏赐功臣良将。

1. 感官特色:

果实橙黄色。果皮光洁细腻、光泽度好。果肉鲜艳、肉质柔软致密。口感芳香,风味甘甜,汁液丰富,酸甜适度。

2. 理化指标:

特 级:

可溶性固形物(%)≥16.0;

单果重量(g)≥45;

可食率(%)≥90。

一 级:

可溶性固形物(%)≥14.0;

单果重量(g)≥40;

可食率(%)≥90。

武当榔梅历史悠久,远溯北宋晚期。淳熙十一年(1184年),北宋经典《真武启圣录》就有榔梅的记载:“榔梅者,乃榔木梅实,桃核杏形,味酸而甜”。武当榔梅起初以榔梅称之,随太和山的称谓演变和真武“折梅寄榔”的传说的影响,民间习惯以“武当榔梅”之名广泛沿用。

在历史传承过程中,武当榔梅逐渐形成了政治性、宗教性和群众性的特征:因真武大帝在此修道成仙,宋代赋予它“预知年景”的圣果;元代赋予它“永不泯灭”的仙果;武当榔梅明代达到鼎盛,明代武当榔梅成为“显瑞呈祥”的瑞应之物。

永乐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下旨,把武当榔梅果列为贡品,每年由武当山进献。

武当榔梅明朝末期,天启三年(1623年)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览考察了武当山,他的《游太和山》日记中写道,在琼台中观、南岩宫共索得榔梅8颗,而且送他果实的道人战战兢兢,生怕被人知道而获罪。徐霞客还把榔梅果带回家给老母亲祝寿。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榔梅,只出均州太和山”。均州(今丹江口市),武当山古称太和山。也就是说,榔梅只生产在武当山。但随着明朝的灭亡,当年在武当山地位显赫、枝繁叶茂的榔梅几近绝迹。

20世纪末,丹江口市农林部门将武当山榔梅研究列入科研项目,让武当榔梅获得“新生”。丹江口市在三官殿、丁家营、习家店、六里坪等十多个乡镇推广种植,武当榔梅成为农村助民增收的“金果果”。

2010年,武当榔梅在丹江口市辖区内武当山特区和18个乡镇办都有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年产量达到80万公斤。

2010年12月3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武当榔梅”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4年08月14日,武当榔梅成功注册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武当榔梅 相关地区

丹江口特产推荐更多>
十堰特产推荐更多>
湖北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