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糯米是一种产自中国湖北省应城市的优质糯米品种,是具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应城特产。应城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宜水稻的生长。应城糯米以其粒形饱满、色泽洁白、质地柔软而闻名,煮熟后口感细腻且具有独特的香气,深受人们的喜爱。
应城糯米历史悠久,种植传统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在长期的种植过程中,当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精心培育和选择优良品种,使得应城糯米的质量不断提高。糯米作为中国传统食材之一,在节日庆典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制作粽子、年糕、汤圆等传统美食。应城糯米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材,更是制作各种传统美食和饮品的优选原料。例如,闻名全国的绍兴黄酒和孝感米酒都将应城糯米作为其主要原料之一。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应城糯米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并实施了一系列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措施。此外,还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等方式提高应城糯米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品尝到这种优质的糯米产品。
糯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谷物,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及淀粉等,为温补强壮品。
1.含钙高,有很好的补骨健齿的作用。
2.富含B族维生素,能温暖脾胃,补益中气。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应城糯米粒大、扁长、饱满,其粒长7mm,宽为2.3mm。单粒比重较轻,外观乳白,白度高,色似珍珠、柔和逗人。闻名全国的绍兴黄酒和孝感米酒在生产过程中,用其作原料,浸泡时间只需10个小时,蒸熟后香味四溢,沁人肺腑,口感甜绵,冷食无硬粒、残渣。发酵后,用手将糟捞取攒于手心捏团,让汁液流出,再将饭团置于米酒中,米饭能吸汁还原,如先前一般饱满,饭粒不烂。
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到汤池就慕“佛子酒”之名而来,并留下了“醉卧灵泉”的文林佳话。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到安陆入赘许圉师家。第二年,他出游到应城岐团乡许家高村拜访许圉师侄子家,许家以岐乡糯米酒招待他,然后派驴子客送他游汤池。李白趁着酒兴留下了长诗《安州应城玉女汤作》。李白返回安陆时再宿许家高,醉卧村头树下,歌曰:“莫说团山高又高,不及吾乡许家高。”许家高村因此得名。
在明清时期,应城古城隍庙还有糯食一条街,成为周边县市货郎批发的集散地。并且,明清两朝时,应城城西、城北分别有“糯米团”和“糯米堰”的说法,其中“团”即乡,意味着是专植糯米的乡。
此外,据《光绪应城县志》记载,当地所产糯谷品种多样,包括“鱼子”“柳条”“红谷”“白谷”等,其种有粘糯大小之分,粘糯均可酿酒。古时应城人多以糯谷酿酒,认为糯米作饭属暴殄天物,宜酿酒。清晚期,应城龙王集利用膏盐洞商的经济实力,引进“占国”糯种,种植面积近万亩,产量数百万斤,品牌为“龙王米”。
2010年,应城优质糯稻面积发展到30万亩,占湖北省糯稻面积的27%,是中国籼糯种植面积最大的县市。糯稻生产加工企业达到20家,实现产值达到12亿元,利税过1亿元。糯米最高售价超过190元/百斤,商品率达到99.3%。
2016年,应城糯稻种植面积40余万亩,糯米加工企业23家,年产值达13亿元,应城也被誉为“全国籼型糯米第一市”。
2017年,应城市糯稻种植面积达35万亩,订单生产超过85%,20多家糯米加工企业年加工销售糯米、糯米粉、汤圆粉等产品达2.2万吨,实现总产值达12亿元,初步形成籼糯稻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成为全国最大的籼糯米集散地。
2014年9月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应城糯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6年6月20日,“应城糯米”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7年,“应城糯稻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成为全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2019年9月20日,在首届湖北省地理标志大会暨品牌培育创新大赛中,“应城糯米”获得优秀奖;
此外,应城还荣获“全国籼型糯稻第一市”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