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茶是一种源自中国南方,尤其是广东、广西等地的传统草本茶饮,主要以溪黄草(学名:Rabdosia serra)为原料。这种植物属于唇形科香茶菜属,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凉血散瘀等功效,在民间被广泛用于食疗和药用。有时也配以醉浆草、钱线草等其他中药材。溪黄草来源于唇形科植物香茶菜的干燥地上部分,是一种珍稀的中草药。制作工艺上,通常将溪黄草等原料研磨成粗末,再以沸水冲泡代茶饮服。也有将溪黄草与其他药材一起煎汤服用的做法。
溪黄草茶适用于体内湿热较重、需要清热解毒的人群,以及跌打损伤、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等患者。然而,由于溪黄草药性偏苦寒,脾胃虚寒的患者应慎重服用,以免加重不良反应。此外,过量饮用溪黄草茶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因此肝功能异常的人群也不适合饮用。
清热利湿:溪黄草味苦,性寒,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湿热,改善湿热下注引起的各种症状。
凉血散瘀:溪黄草能够凉血散瘀,对于跌打损伤导致的局部血瘀、肿痛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退黄祛湿:溪黄草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黄疸,对于肝炎、胆囊炎等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抗癌活性:溪黄草中的溪黄草素a具有抗癌活性,对子宫颈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溪黄草作为草药,在梁代时期就被道家廖冲用于煎汤给百姓饮用,以治疗疾病。
相传在南北朝时期,连山郡(现连州市)怪疫肆虐,廖冲用福山附近溪边的茎方型苦草(即溪黄草)给百姓煎汤饮用,喝过这种苦草煎熬汤水的人,面黄肿胀症状很快消失,身体也慢慢地恢复。这一传说为溪黄草茶的历史增添了神秘色彩。
准备材料:新鲜或干燥的溪黄草适量。
清洗处理:如果是使用新鲜溪黄草,则需要彻底洗净;若使用的是干燥品,则直接取用即可。
泡制过程:
将准备好的溪黄草放入茶壶或保温杯中。
加入沸水冲泡,盖上盖子焖约15分钟,让有效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
调味享用: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加入少量蜂蜜或者柠檬片来调节味道,之后即可饮用。
2023年6月16日,“溪黄草茶制作技艺”经公示进入连州市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