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酒是安徽省宣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宣酒产地保持范围为安徽省宣城市区沪渝高速以东,皖赣铁路以西,敬亭山以南,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市区北部(涉及飞彩和澄江两个街道的部分行政区域)现辖行政区域。
宣酒,源于唐代纪叟老春酒,具有“绵柔净爽、窖香浓郁、香味谐调”之风格。宣酒的核心技术江南小窖古法酿造技艺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宣酒以高粱、大米为原料,小麦、大麦制曲为糖化发酵剂,续糟混蒸老五甑工艺,进行单轮、双轮发酵,粮醅比例为1:4至1:4.5,单轮发酵期≥60天、双轮发酵期≥120天,缓慢蒸馏,量质摘酒,分级贮存,再经陈酿、勾调、包装出厂。酿造利用粮醅清蒸清烧,通过小曲培菌糖化,大曲续糟,借助低温入窖,小窖发酵,提质生香,再经香醅串蒸,看花摘酒,分级贮存,最后精心调制而成。最终定型的宣酒,经中国白酒专家组评定:窖香幽雅,绵甜柔和,酒体丰满,香味和谐。宣酒酿造采用的是江南小窖群。窖池容积小,它的土壤和发酵酒醅的接触面就大,接触面积大了以后使它能够产生更多的香气成分带入酒当中,所以小窖要比大窖好。
宣酒原产地在安徽省宣城市,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9℃左右,常年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特别适宜粮食与经济作物套种多熟。宣酒酿造的主要原料江南稻米及糯米、小麦、玉米、豌豆等辅料都产自宣城第一圩:金宝圩,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将糯米、小麦、玉米、豌豆作为重要的酿酒原辅材料,这是宣酒相比国内其他名酒的独到之处。宣酒酿造采用的水源,源自江南诗山敬亭山密林深处的柔质山泉,水质清澈,微甜爽口,酸碱适中,且水温较低,常年温度在12.9℃,富含偏硅酸、锶、硒等微量元素,是酿酒的上乘之品。
酒清澈透明如水晶,粘稠挂杯,香气如幽兰,入口醇和,浓郁甘润,回味悠长。
宣酒作为江南名酒,有记载的,最早可追溯到唐代的“纪叟老春”。据史书载:大唐天宝年间,宣城盛烧酿之风,大小作坊100余家,其中以纪叟名盛。纪叟,名春,字东轩,其祖曾为朝中高官,因遭奸佞所陷,隐居民间,以酿酒为业。后纪叟辗转至宣城,发现敬亭山气候宜人,雨水充沛,更喜虎窥泉是酿酒最佳水源,由此便定住在敬亭山脚下,开起了酿酒作坊,并将酒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老春酒”。不久,纪叟的“老春酒”很快打响了整个宣城。
据传,李白是闻着酒香而来的,为“敬亭三物”留下了众多诗篇,“敬亭三物”指的就是纪叟老春、敬亭山花和一峰怪石。晚唐诗人杜牧曾随宣歙观察使沈传师来宣城,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就学宣城时,无不对老春酒情有独钟。此后到过宣城的岳飞、沈括、文天祥、汤显祖、朱元璋,曾对宣酒多有赞誉。历代名人墨客诗酒相从,在宣城留下了与酒有关的诗歌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其中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成为千古绝唱;梅尧臣则酒阑一夕,感慨道:“三更醉下陵阳峰,平湖溪上去无踪”、“薄暮咏醉归,陪车知几两”;清代著名画家梅清在《敬亭山·送春歌》里写道:可夸流莺啭啭啼,谁禁乳燕栖酒炉。真实再现了当时敬亭山下酒炉林立的景象。还有民间传说:纪叟只有一女,姓名不详,史称纪女。纪叟仙逝,纪女便承揽下父业,招一当地管姓男子为夫,继以酿酒为生。在明清两代的三四百年间,管家后人严遵先祖遗传工艺,宣酒的古法酿造一直严格传承。
新中国成立后,工农业走合作化道路,1951年宣城三家私人糟坊合并,命名为宣城县酒厂。宣酒由传统的小作坊,很快变成了现代企业,产品销售量除占据了本地市场外,还辐射到苏南、浙北等地。
“宣酒小窖酿造工艺”历史悠久。该工艺由唐代纪氏古法酿造技艺传承而来,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该工艺由小曲制作技艺、包包曲制作技艺、原酒制作技艺和勾调技艺等四大部分组成。是我国江南地区独特的酿造技艺,系传统手工酿造的典型代表。该工艺将小曲清香与大曲浓香有机糅合,利用粮醅清蒸清烧,使酒体更加纯净、柔和。通过小曲培菌糖化,富集空气中有益微生物,再低温入窖,深化发酵进程,借助小窖泥质增香,最后施以香醅制作,双醅串蒸,看花摘酒,使酒基更加纯净、绵柔、自然。
宣酒先后获得“安徽省名牌产品”、“安徽省质量放心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宣酒小窖酿造技艺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94年,宣酒产品荣获国际风联食品博览会精品金奖;
2014年12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宣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