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溪粽子,源自海南省澄迈县瑞溪镇,是海南省澄迈县知名特产,与定安粽、儋州粽并列为海南三大名粽。瑞溪粽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感著称,每一口都是对传统美味的致敬。
瑞溪粽子选用上等糯米与精选猪肉为主料,佐以八角、桂皮等天然香料慢火细炖,使得粽子肉质酥烂,米香四溢,香气扑鼻。其独特之处在于馅料的调配与包裹技巧,既保留了食材的原汁原味,又让每一粒米都充分吸收了肉香与香料的精华。
近年来,澄迈县政府积极推动瑞溪粽子产业的发展,努力将其从传统手工艺品转变为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的产品。瑞溪粽子不仅在当地广受欢迎,还在海口等城市的餐馆中备受欢迎。
瑞溪粽子其口感酥松、味道清香而不腻,肥肉与咸蛋黄的搭配使得整体口感层次丰富。
瑞溪粽子始于清康熙年间,已近 360 年历史。据传,清初康熙年间建崩溪墟,墟市开张之日,各村各乡百姓带着包括粽子在内的各种物品来开市。各地豪绅商贾品尝粽子后一致称道:崩溪粽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粽,崩溪粽自此名声大振。后来琼台书院掌教谢宝来崩溪墟南文村,非常爱吃崩溪粽,村人挑一担粽子往书院答谢,谢掌教认为 “崩” 寓意不祥,故改 “崩溪” 为 “瑞溪”,瑞溪粽子从此开始扬名。
自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瑞溪人民便在镇墟大街小巷摆摊卖粽子,把粽子当作特色美食来经营。当时南文村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包粽子,且瑞溪 “曾家粽” 的名气也由此传播开来。
准备材料:
粽叶:选用五指山的柊叶,将其用沸水煮三四个小时,以消毒并增加韧性。
猪肉:选用养殖一年以上的瑞溪本地黑猪,切成一两左右的带皮方块,用八角、桂皮、胡椒等制成的香料,与白酒、生油、姜汁、蒜头等拌入,腌制入味。
糯米:将糯米浸泡 2 至 3 个小时,使其充分吸收水分。
鸭蛋:选用澄迈县桥头镇的鸭子所下的蛋,这些鸭子自然放养,吃了海里的螺蚌、小虾等食物,鸭蛋具有独特香气,营养价值高,呈现橙红色,比普通咸鸭蛋油脂明显要多,入口油而不腻。
包粽子:
取擦洗干净的粽叶 5 片一叠,于叶子中心放一小撮糯米,米上放一肥一瘦两片肉及一枚咸蛋黄,再用一小撮米盖住。
粽叶左右对折、反折,礅实,封口,以麻线捆紧。
煮粽子:
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大火煮至沸腾。
转小火煮 12-16 个小时,直到粽子熟透。
煮好的粽子捞出,放在架子上晾干。
真空包装:
将晾干的粽子进行真空包装,以延长保质期。
高温灭菌:
对真空包装好的粽子进行高温灭菌,确保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