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园包子起源于重庆民国时期的 1931 年,享有中华名小吃、重庆老字号、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十大包子名店及中国特色包子等荣誉的“九园包子”,具有较好的品牌塑造力和产品号召力。
九园包子是重庆市著名的汉族小吃,皮薄馅满,松泡爽口,味鲜美、香甜。用五花肉、冬笋、干贝、金钩、火腿等加调料制成咸馅;或用核桃仁、蜜枣、瓜条、桔饼、玫瑰糖、猪板油等制成甜馅。
九园包子都是大包,包子顶部一律9-12个大花瓣褶皱,九园包子达到了色香味的完美结合。它的面皮就与众不同。中筋面粉除了加老酵母发酵外,还要加入牛奶、猪油、饴糖、鸡蛋等,这样包子皮就会白如雪、软如酥、细腻化渣、入口回甜。馅料的配方和制作,更是精髓所在。拿最受食客欢迎的酱肉大包为例:前夹肉与五花肉混合,肥瘦比例为3:7,洗净氽水后,刀改成3厘米长宽条块,然后用混合油放姜葱下肉块,在锅中爆香。
馅料中的肉粒一定不能剁细剁茸,必须是豌豆大小,咬开包子后还会有少许肉粒滚落出来。这样不光便于肉香浸入面皮,也会带来更劲道的口。
九园包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雪白松软、回甜化渣。它的面皮就与众不同,中筋面粉除了加老酵母发酵外,还要加入牛奶、猪油、饴糖、鸡蛋等,这样包子皮就会白如雪、软如酥、细腻化渣、入口回甜。老九园的包子,出笼后的大小比婴儿拳头稍大,油沁出来呈现出半透明状。需要慢慢下口,否则肉馅会溢出来,味道鲜香,甜润,3成面7成肉,吃完第1个,第2个恨不得一口吞下,解馋。
民国时期1931年,重庆城鱼市街(现较场口)一家叫“九园”的小吃店开张了,老板苏泽九原为孙中山革命军喻毕威部的参谋长,退伍后用2000个大洋开办了餐馆。他的包子选料上乘,每天只做500客位,上午10点开门,售完为止,一时间“洛阳纸贵”,人们争相品尝。2016年在重庆中山四路重装开业,开业第一天就出现火爆排队现象。
据《渝州》记载:当时好多重庆的富贵人家包括政府要员经常都是整笼整笼的要!文化名人郭沫若,老舍,徐悲鸿等吃了都赞不绝口。还有演艺界明星白杨,秦怡,张瑞芳等等,晚上演戏演完了吃宵夜,喜欢的就是九园包子……“狗不理南翔,鼎泰丰奶黄,包点王中王,当属九园香”,是人们对九园包子很高的评价。
九园包子有中华名小吃、重庆老字号、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十大包子名店、重庆市著名商标及中国特色包子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