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银光刻

导航菜单

玻璃银光刻

浏览 535 .喜欢 30
喜欢一下
非遗非遗
发布:liu123
标签: 工艺品 非遗
属地:浙江
推荐: 网购推荐
玻璃银光刻是浙江省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形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其工艺流程为涂蜡、刻线、腐蚀、镀银、刮丹、除银、着色等工序。由于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是将制镜与玻璃绘画融为一体...【更多】
玻璃银光刻的基本介绍

玻璃银光刻是浙江省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形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其工艺流程为涂蜡、刻线、腐蚀、镀银、刮丹、除银、着色等工序。由于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是将制镜与玻璃绘画融为一体,在玻璃背面制作正面呈现凹凸有致生动溢彩的画面,俗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

非遗传承人项之华在继承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基础上,融入现代美术技法,经多年探索琢磨渐臻完美,线条精致富有艺术感,格调吉祥喜庆,色彩艳丽多姿,作品雅俗共赏。题材品种更为丰富,有装饰画、书法、礼品等。

在中国第二个文化遗产日公布的“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及不久前进行公示的“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龙湾区的非遗项目玻璃银光刻和它的传人项有礼先生均榜上有名。这一消息如同一缕春风,使濒临失传的玻璃银光刻透出一线生机。

产品特点

玻璃银光刻是在玻璃上作字画,像制镜工艺一样要在镜子的背面操作,使这种创作有别于其他画种的创作。它是作者凭日积月累的经验,用手指醮着颜料在玻璃的背面,顺着经化学处理出来的银线内创作,创作难度较高;由于画作在玻璃的背面,通过玻璃的映射作用,使画面色彩鲜艳,光彩夺目,观赏效果极佳;又因画是作在玻璃的内侧,受到玻璃表层的保护,所以常年常新,永不褪色。

历史民俗

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饰镜,后此种带装饰的衣柜在全国各地大为流行。上世纪70年代,这种衣柜门上的装饰镜被广泛地运用到了多种日用品上。

温州玻璃银光刻的第一代传人邵思荣,自上世纪40年代从上海学得制作这种装饰镜的技艺后,辗转黄岩,于上世纪50年代回温,将这种制镜技艺传授给了其弟邵松。上世纪70年代,温州玻璃银光刻的第二代传人邵松将这门制镜技艺传授给了龙湾区的项有礼。项有礼在此项技艺中不但融进“月份牌”年画(又称“上海年画”)和“杨柳青”年画(又称“天津年画”)技巧,还将这门制镜技艺从衣柜门的装饰镜扩展到了堂匾、对联、礼品、奖品等用品领域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玻璃银光刻的技巧技法,扩展了它的市场用途。

自上世纪下半叶,原来批量生产玻璃银光刻的温州制镜厂歇业以后,温州地区专业从事玻璃银光刻制作的唯有龙湾区项有礼的“树仁堂”镜厂一家。其作品不但在温州市郊和乐清、瑞安等地曾经风靡一时,而且一度出口美国。

获奖荣誉

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9年评为首批浙江省优秀非遗旅游商品,2012认定为温州市传统工艺美术重点品种和技艺。

浙江特产推荐更多>

玻璃银光刻 相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