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导航菜单

川楝子

浏览 3156 .喜欢 232
喜欢一下
发布:绿色乡野
标签: 药材 土特产
属地:攀枝花四川

川楝子又名金铃子、川楝实,中药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树的成熟果实。主要产于中国的南方各地,以四川的产者最为上乘,故又名川楝子。川楝子性寒,味苦,是行气药的一种。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药效。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而且还是制作高效无残毒无污染的新型植物性农药的重要原料。川楝子苦寒沉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治气郁而有热之证尤宜。

1.驱虫作用: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

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

3.抗肉毒中毒的动物的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山慈菇含秋水仙碱,作用与亚砷酸相似,出现类似砷中毒的症状。严重可致死。

川楝子具有性寒,味苦等特点,是行气药的一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有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的功能。而且还是制作高效无残毒无污染的新型植物类农药的重要原料。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

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

《雷公炮炙论》:"(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川楝子 呈类球形,直径2—3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有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粘性,果核球形成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苦楝子 呈椭圆形,长1—1.4cm,直径约1cm,表面棕黄色,皱缩极明显,降起部分似雕刻样网状,无明显的深棕色小点。顶端有凸起的棕黑色花柱残痕,基部有微凹陷的果梗痕。外果皮革质,微显光泽,果肉极薄,淡黄色。遇水湿润微粘,果核长椭圆形,质坚硬,一端平截,另一端略尖,具5—6条纵棱,内分5—6室,每室含紫黑色棱色形种子1种,种仁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苦。

川楝子 相关地区

攀枝花特产推荐更多>
四川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