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谷特产网
导航菜单

七境茶质量技术要求

时间:2025-11-14 来源:

七境茶是福建省罗源县的传统名茶,因产自当地七个自然村落(即“七境”)而得名,历史悠久,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该茶属半炒半烘的绿茶,外形紧结匀整,色泽翠绿,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七境茶生长于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云雾之中,生态环境优越,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积累。其制作工艺讲究,融合传统手工与现代技术,保留了茶叶的天然风味。2025年7月16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640号公告,正式认定“七境茶”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同时公告其质量技术要求如下:
 
(一)品种 
当地群体种及适宜当地种植的茶树品种。 
 
(二)立地条件 
透水性好的红、黄壤土质,土层深厚,土壤呈微酸性(pH值4.5~6.5),有机质含量在2.1%~4.7%之间。 
 
(三)栽培管理 
1. 施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农药与肥料的使均按照无公害茶叶的相关规定执行。  
2. 采摘要求
时间:采摘时段为 3 月中旬 - 10 月下旬,其中清明至谷雨间采制的茶叶品质最佳。
方法:采用分批分次提手采摘的方式,需保证芽叶完整、新鲜,避免损伤芽叶影响品质。
分级:鲜叶按芽叶组成分为五个等级,特一级单芽占比超 80%,特二级单芽占比超 20% 且一芽一叶初展占比不足 80%,一级一芽一叶占比超 80%,二级一芽二叶占比超 60%,三级为一芽二三叶及幼嫩的对夹叶。
 
(四)加工储存 
1. 加工。鲜叶-凉青-杀青-揉捻-初烘-初炒-复炒-毛茶-拣剔拼配-补火-成品。 
关键工序参数:凉青摊放厚度 3 - 5 厘米,历时 2 - 8 小时,夏秋季节缩短至 2 - 3 小时;杀青用 60 型或 65 型滚筒杀青机,温度 250 - 350℃,时长 4 - 6 分钟;揉捻总历时 15 - 20 分钟,需按空压、轻压、重压等阶段逐步调整;初烘温度 110 - 130℃,烘至四成干后摊凉 30 分钟;复炒温度 80℃左右,炒至条索紧结且捏之成粉末即可。
2. 储存。产品均储存于阴凉避光通风的茶叶储存仓库储存,清洁、干燥、通风,无鼠虫害。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七境茶外形条索紧结弯曲,色泽油绿稍灰、有光泽,爆点明显。内质香气鲜嫩持久,栗香显带花香,汤色嫩绿明亮,滋味浓厚鲜爽,叶底嫩绿软亮。 
2. 理指标化。水浸出物41.98%~46.21%,茶多酚28.98%~36.41%,游离氨基酸4.8~4.85g/100g。 
3. 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六)产地范围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白塔乡、西兰乡、飞竹镇、霍口乡、起步镇、洪洋乡、中房镇以及凤山镇的南门、松山镇的刘洋、上土港、碧里乡的西洋、鉴江镇的呈家洋等11个乡镇152个行政村现辖行政区域。地理坐标:东经 119°7′~119°54′,北纬26°23′~26°39′。 
 
(七)专用标志使用 
七境茶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审核,报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后予以公告。七境茶的检测机构由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