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荞麦是甘肃省环县特产,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与黑円土、黄绵土条件,其籽粒饱满、棱角突出、出面率高、面粉细腻、色泽均匀。所制食品外形光亮、入口润滑、适口性好,且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有特殊养生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是环县农业的标志性名片。2010年9月30日,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对“环县荞麦”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同时公告其质量技术要求如下:

一、品种。
选择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荞麦品种。
二、立地条件。
保护区范围内海拔1400至1800米,土壤pH值为7.5至8.5,土壤有机质含量≥0.8%。土壤主要属于黑垆土与黄绵土。
三、栽培管理。
1.播种:轮作年限两年以上,正茬荞麦6月上中旬播种,复种荞麦6月下旬至7月上旬播种。条播或抓粪点播。条播行距25厘米至30厘米,抓粪点播播种行距38厘米至40厘米,播种量45千克/公顷至60千克/公顷,保证基本苗90至120万株/公顷。播种深度3厘米至4厘米。
2.田间管理:
⑴苗期管理:播后遇雨,用耙破除板结。
⑵花期管理:创造授粉条件,可在荞麦田养蜂,放蜂,提高荞麦结实率、株粒数、粒重和产量。
3、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实行配方施肥,不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指标和重金属超标肥料。播种前施优质腐熟的农家肥45000千克/公顷,尿素75千克至150千克/公顷,过磷酸钙225千克至275千克/公顷,严禁施用含有铅、镉等重金属成份的肥料及硝态氮肥。播种时施7500千克/公顷草木灰或225千克/公顷硫酸钾。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贮藏。
1.收获:9月下旬10上旬,当85%以上籽粒变黑变硬时收获,并扎捆或扎把,每捆鲜重10千克至15千克,水分应小于13%,自然风干后脱粒。
2.贮存:库存不超过两年。
五、质量特色
1.官特色:粒大、皮薄、出粉率高、淀粉含量高、面筋含量高。
2.理化指标:千粒重≥25.5克、粗淀粉≥637.6克/千克、芦丁≥15.4克/千克、粗脂肪≥21.9克/千克、水分≤13%、粗蛋白≥114.8克/千克、赖氨酸≥5.93克/千克。
3.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六、地域保护范围
环县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甘肃省环县甜水镇、山城乡、罗山乡、毛井乡、车道乡、芦家湾乡、小南沟乡、南湫乡、虎洞乡、洪德乡、耿湾乡、四合原乡、秦团庄乡、环城镇、曲子镇、木钵镇、八珠乡、樊家川乡、演武乡、合道乡、天池乡等2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专用标志使用
环县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甘肃省环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环县荞麦的法定检测机构由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