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雅小刀是新疆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品,源自龟兹古国故地,已有1500多年历史,其刀身小巧玲珑,通体长8-9厘米,最小仅3厘米,便于携带。刀柄以红、黄、白等多色铜、银为基料,镶嵌鹿角、牛骨、宝石等,拼制成绚丽图案,经细心打磨后光滑细润。刀片选用优质钢材,经200多道工序锻造,硬度、锋利度和韧性俱佳。沙雅小刀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被称为新疆四大名刀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2024年8月14日,沙雅小刀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沙雅小刀作为新疆传统手工艺品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质量技术要求涵盖材料选择、制作工艺、性能标准、装饰工艺及非遗传承规范五大核心维度,具体要求如下:

一、原料要求
骨质原料:鹿角选用产地内人工饲养塔里木马鹿自然脱落的乳白色鹿角;羊角选产地内人工饲养绒山羊的乳黄色羊角;牛角为产地内人工饲养西门塔尔牛的黑色或褐黄色牛角;鱼骨则选取塔里木河流域 3 龄以上鲤鱼、草鱼咽喉部,且质地坚硬、色泽晶莹剔透的褐黄色鱼骨,这些角骨需骨质紧密、色泽匀称。
钢材原料:选用中碳钢、合金钢,其热处理硬度需达到 50 - 60HRC,同时要符合国家相关钢材标准。
装饰原料:可选用金、银、铜、铁等金属,以及多彩石料、天然宝石等,用于刀柄装饰。
刀片材料:优先选用优质不锈钢板、中碳钢、合金钢或弹簧钢,确保钢材纯净度高、杂质少,为后续锻造提供基础保障。
刀柄基料:以红、黄、白等多色铜、银为基材,镶嵌鹿角、牛骨、贝壳、宝石及五彩石料,部分高端产品采用牦牛角、玻璃、塑料等材质,兼顾传统与现代审美。
二、加工工艺要求
材料处理:角骨需在室外暴晒 3 - 4 个月,之后擦拭打磨去除油脂;鱼骨等也需打磨处理,确保材质干燥洁净、质地稳定。
锻造:将钢材加热至 800 - 1000℃,通过反复捶打塑造出刀胚,保证刀胚形状规整、质地紧实。
淬火:把锻造后的刀胚再次加热到 800 - 1000℃,随即放入 15 - 35℃的塔里木河沿岸地表水中快速冷却,以此提升钢材硬度和韧性。
磨刀与抛光:先修整刀胚不规则部位,接着磨平刀面、打磨出锋利刀刃,最后对刀面做抛光和防锈处理,使刀面光洁。
安装与装饰:用铆钉将闭合垫、垫片、刀环等部件铆接组装;之后在刀柄镶嵌打磨好的宝石等材料,还可雕刻象形花纹,完成装饰工序。
图案设计:刀柄图案需融合维吾尔族文化元素,如巴旦木纹、石榴纹等,或抽象化自然景观,体现地域特色。
镶嵌工艺:宝石、贝壳等镶嵌物需与基材紧密贴合,无松动或脱落现象,边缘打磨光滑,避免划伤。
色彩搭配:以红、黄、白为主色调,辅以宝石的天然色彩,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视觉冲击力。
三、规格与质量特色要求
具体规格:地方标准 DB65/T2996 - 2009 对孔雀刀、弯把角刀、刀尊等不同类型沙雅小刀的尺寸有细致规定。以孔雀刀为例,40mm 规格的刀柄尺寸为 40×7.5×7mm,刀刃尺寸 36.5×7.5×2mm,刀片开刃尺寸 26mm;而 300mm 规格的刀尊,刀刃尺寸达 270×40×4mm,刀片开刃尺寸 225mm。
感官特色:整体呈直柄长条型,可折叠,刀身与刀柄基本等长;刀身表面光洁,刀刃呈镜面光;刀柄的角骨、鱼骨透光性好,表面光润平整,镶嵌的宝石图案规整对称,雕刻的象形刻花精致,手感舒适。
理化指标:除了钢材热处理硬度 50 - 60HRC 外,刀的挂环承载力不低于 100N,刀刃开启力度需控制在 2 - 10N,保障使用时的稳固性和便捷性。
安全要求:产品需符合国家关于刀具类产品的相关安全规定,无锋利毛刺、无易脱落部件等,避免使用时对使用者造成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