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西施舌

导航菜单

日照西施舌

浏览 6995 .喜欢 2128
喜欢一下
农产品地标农产品地标地理商标地理商标
发布:kiyomi
标签: 水产 海鲜
属地:日照山东

日照西施舌,珍稀海蛤产品,山东省日照市沿海特产。日照西施舌外壳形态俊秀,斧足形,扁似舌,清白如玉,遂以美容非凡的古越西施女命名为“西施舌”。日照沿海的西施舌,以体大、壳薄、艳丽、肉脆嫩、味甘美而闻名,曾受毛泽东主席赞誉,2011年,列为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味甘、咸,性凉。能滋阴生津,凉肝明目,清热息风。用于胃热烦渴,肝热目赤及热邪伤阴,虚风内动等。

西施舌壳大薄脆,外形似扇。壳面光洁,花纹细致,颜色随个体大小而异。壳长7厘米以下者,呈紫色或紫褐色;壳长7-9厘米者,壳面大部紫色,腹缘淡黄色;壳长10厘米以上者,壳顶部紫色,其余为白色或淡褐色。壳内面为淡紫色或白色。

关于“西施舌”名字的由来,主要有三种传说:

其一是秦朝末年,秦始皇的大队人马东巡经琅琊台驻留时,曾吃到一菜,这菜的主料即是“西施舌”。秦始皇为其鲜美无伦的风味所快,便询其名,又询其名的来历,地方官禀告说,在春秋吴越相争时,越国为吴国所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报仇。其中一计,便是选送美女西施等侍奉吴王夫差,以使之沉湎酒色,疏理国政,对越国失掉防范之心。十多年后,越王在大臣文种、范蠡的帮助下,率精兵击败吴国,夫差被迫自尽。此时在异国的西施见国仇已报,为保名节,便自投钱塘江而亡。其行感动了上苍,念她生前于民有功,为使其芳名千古,便让其舌化为一蚌,漂浮于海,遂为当地人称之为“西施舌”了。

而另一种说法是,当年唐玄宗李隆基东游崂山时,命人烹以海鲜莱肴进餐,于是厨师们就选用了近海里的一种大蛤,精心制成了一道汤菜,唐玄宗食后不禁拍案叫绝,当即赐以“西施舌”之美名。

另外尚有第三种说法。道曰美女西施的故乡便是浙江,而浙江亦是此物的产地,加之它模样儿秀气,味道儿鲜美,其足又如人舌,故名之为“西施舌”了。

日照西施舌与毛主席之间还有过一段趣事,那还是1956年冬季,毛泽东到山东视察,住在济南。有一天,老人家把孔益千叫到身边,诙谐地说:“山东好啊,山东出西施舌!”孔不知道什么是西施舌,答非所问地说:“山东是好啊,有山有水,名胜古迹多,还有沂蒙山等革命老区。”毛泽东笑着说:“我不是说这些,我是说山东生产西施舌。”接着又解释:“西施舌生长在日照县海边上,好吃的很吆!”孔如梦方醒,老人家是想品尝山东的西施舌啊。立即报告省委负责接待的同志。省委秘书长马上安排日照县委到指定的海边上捕捞西施舌,装在铁皮箱里,用吉普车星夜送至济南。到交际处时,天刚拂晓,即安排厨师做好。老人家吃后盛赞道:“西施舌太鲜美了!”

炒西施舌

制作原料:净西施舌(沙蛤)350克、水发香菇10朵、净冬笋15克,芥菜叶柄20克,绍酒和白酱油各1茶匙、上汤50克;香油、生粉、糖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将西施舌肉去裙,每只均片成相连的两扇,洗净。芥菜叶柄切成边长2厘米的菱形片,香菇每朵切成3片;冬笋切2厘米长、1.5厘米宽的薄片。白酱油、味精、糖、绍酒、香油、上汤、湿淀粉调成卤汁。

(2)将片好的西施舌肉放入滚水中烫一下捞起,滤干水。烧热锅,下油烧热,将芥菜叶柄、香菇、冬笋片放入略炒,随即倒入卤汁煮滚勾芡,汁粘时放进西施舌肉片,迅速翻炒几下即可。

日照西施舌 相关地区

更多西施舌的相关特产
日照特产推荐更多>
山东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