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像通常由一根木料雕制而成,木料多用硬木,种类包括:铁木、红木和乌木,一般还需通过烧烤或者木灰着色,色彩则多来自植物和矿物质。他们多用斧子、扁斧、凿子和锤子等工具制作。这种艺术代代传承,学徒需经过三年左右的观察和模仿才能逐渐掌握这一技能。由于历史上曾出现大量的非洲移民涌入南非,因而南非的木雕艺术风格是非洲木雕艺术风格的集成,多达11种,包括班巴拉人木雕,多贡人木雕,努福人木雕,巴加人木雕,约鲁巴人木雕等风格。
这种木雕刻并不刻意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用整体写意的手法加以修饰。小雕像和面具是西非雕刻的民族传统木雕,脸上的两只眼睛是随意戳上的小洞,嘴似不经意拉出的一条开口,鼻子则概括成简略的几何形,身上的造型只取其势去其形,头饰与耳朵的夸张似乎是人神之间的一种意境。由于天气炎热使得先古木雕根本无法保存下来,但是木雕创作手法源源流长,有着古老而丰富的传统,呈现出神秘迷人的光彩。
1、通常雕刻作品都是先进性绘画创作,然后用深黑线条加以勾画和区分细节,最后放大到即将要刻画的木材上。
2、粗坯以简练的几何形体概括全部构思的造型,是整个作品的基础。凿粗坯时要有一定的顺序,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要求做到有层次,先从整体着眼,内距宜小不宜大,然后将具体形态逐步落实并成形,调整比列和各种布局,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才能雕刻出完美的作品。这个阶段作品的体积和线条已趋明朗,要求刀法圆熟流畅,要有充分的表现力。
3、接着是修光,即运用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垢,力求把作品意图准确地表现出来使其表面细致完美。
4、之后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注意要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顺着木的纤维方向打磨,直至达到相对理想的效果。
5、着色上光是最后一步,着色不仅是为了弥补某些木质的不足或缺陷,而且还能起到丰富材料质感美和作品形式美的作用,需要用到一枝硬毛刷、一枝小硬毛笔和一只调色缸。着色的颜料一般用水粉、水彩或皮鞋油,有较强的渗透性,着出的色彩也较为鲜艳持久。但是在调配颜色时不宜过厚,颜料与水的比列是三十比一,呈透明状,这样即使多上几遍木质也不会被覆盖住。上色的刷笔含水量不宜过多,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有些深凹处积淀颜色易产生不均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