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肥肠是对湘西北的一道新近兴起的名菜,来源与北方的溜肥肠,结合当地土家人的做法而产生。目前石门肥肠在整个湖南省内乃至全国都有了一定名气,成了一道极具特色的湘菜。
猪大肠有润燥、补虚、止渴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弱口渴、脱肛、痔疮、便血、便秘等症。
肠头肉煮得恰到好处,细嫩绵软,鲜中带着辣,香中裹着甜;猪头肉略带点韧劲,但又不太老,而且味道很清爽,一点也不油腻;土豆片和莴笋片等已经被油汤浸泡透了,本身的清香味偶尔会从油汤的醇厚包围中冒出来,给人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
20世纪90年代,在湘西北的石门县以及邻近的澧阳平原,突然有一道菜式流行开来。不仅仅是流行,可以说还从来没有一道菜式能有它的地位!不仅人们上餐馆只点这一道菜就餐,连街头无数大大小小的餐馆都以它为名——“石门肠子馆”。那时,它还叫“石门肠子”这个土得到家的名字。
它脱胎于北方溜肥肠这道菜,但经石门人改进后,先把猪肥肠干炒,佐以花椒,桂皮,辣椒,豆瓣酱,用土家族传统的方法干炖着吃。
当这道菜流行开来后,由于那时的人们还没有连锁加盟的意识,也没有品牌保护的意识,因此,一时间石门街头大大小小的都开起来肠子馆,特别是石门火车站通往街市的两旁,肠子馆如春笋林立,行成了有名的“石门肠子一条街”。
那时的石门肠子,其实是一道又快又省又好吃的便当!经常可以看见石门人,无论是政府官员、教师学生,还是贩夫走卒都会三五一邀,在冒着烟、喷着香的肠子馆里围着一个煤炉子就餐。人们不仅将钵子里的菜吃光,最后还会再要一大碗米饭,并将汤汁全部浇在米饭上,大口大口吃起了汤泡饭。
现在,石门肠子走出了这个小山城,走向了长沙、广州等大都市,成为湘菜中一道代表菜。现在,它不仅更名为“石门肥肠煲”这样一个正式的名称,更换了器具,还身价倍增,慢慢远离了石门人的日常生活。
除了在石门之外,肥肠钵也在澧阳平原得到了发展。
肠子是腥秽之物,买回来后,要将肠子内的残渣全部挤干净,然后再将肠子剪开,用清水清洗几遍。
接下来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那就是要用面粉将肠子反复揉搓,并用温水冲洗。在这里,面粉的作用很奇妙,在揉搓肠子的过程中,它不但能去除肠子上的残渣,还能让肠子洗得更干净,且能保证肠子的完整。
肠子冲洗干净后,还要用精盐、黄醋、黄酒等再揉搓几遍,直到腥臭味完全去除后再放入沸水中氽一下,捞上来后切成一寸见方的片状,沥干备用,到这时,这整套清洗工序才算真正大功告成。
要想肥肠好吃,除了清洗到位外,配料的选用也十分讲究,必须要有肠头肉和猪头肉。肠头肉是猪肛门及肛门周围的肉,这里的肉肥中带瘦,鲜嫩可口;猪头肉并不是全部选用,将猪头连骨头一起煮熟后,只留用骨头间的碎肉,这种肉是软骨、肥肉、瘦肉的混合,爽脆幼滑。
准备工作做好后,就是制作了,先将锅烧热后,放入熟猪油并烧到六成热,将备用的肥肠段、肠头肉和猪头肉倒入爆炒几下,接着加入葱结、姜片、黄酒、酱油、精盐、花椒等调料继续翻炒,直到肥肉中的油大部分已被煸出时,再加入杂骨汤熬煮,汤沸后,将火关小煨煮,煨到酥软后就可以用钵子装上出锅了。
在上桌时,钵内先以土豆片、莴笋片、薯粉等打底,然后再将肥肠盛入。
钵子下面点着火继续炖,你可以选择小火,一直吃肥肠的细嫩绵软,也可以选择大火,煎出它的焦脆肉香。如果你喝着啤酒,也可以倒入一杯啤酒,这时它就变成了啤酒煮肥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