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河万年流淌,桑林千年不老。伟大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给我们提供了自然界的黄土——最充分的劳动材料;勤劳的祖先又对故道里的黄土进行耕作加工,创造了物质财富及与之相应的精神财富。这就是夏津古桑林里所珍藏的文化遗产。
“桑黄”主要包括层孔菌属和纤孔菌属的菌类,大约有30种左右。生长在桑树上的黄色多孔菌只有一种即粗毛纤孔菌。每年阳历7月初形成子实体,为浅褐色,盖状,厚实。8月初前后为旺盛生长期,覆瓦状叠生,或单生呈耳状,为鲜黄色或金黄褐色,采摘后迅速变褐色,尤其子实体受到挤压处变色更快,8月中旬后气温降低,生长又趋于缓慢,干后皆黑褐色,主要生长在古桑树的活枝干上,干品浸泡成浅黄色,稍有菇香,微甜无异味。
桑黄始裁于《药性论》。《本草图经》云:“桑耳一名桑黄,有黄熟陈白者,又有金色者,皆可用。”并附有“信州桑黄”图一幅。《纲目》在“桑耳”条“释名”项下云:“桑黄以下皆硬菰之名。”这里“桑黄以下”,是指“桑黄、桑臣、桑上寄生”之名,认为此三名指一种硬菰,不是“软耳”,说明桑黄是生于多种树上的硬质的大型真菌。据《本草图经》“信州桑黄”图呈不规则块状,有毛,并参考现代有关文献考证,认为其代表种即指多孔菌科的火木层孔菌。又唐代《西阳杂俎》裁:“代地(今河北尉县)有树鸡如桮棬,呼为胡孙眼。”其形态描述亦为本种。
桑黄还有调节体液免疫水平的作用,体液免疫水平过低时能使之升高,体液免疫水平过高时能使之降低。体液免疫水平过高者服用食用菌后,基本都可降到正常范围,从而能使机体保持正常生理稳态,消除免疫性疾病发生。
夏津县桑树种植历史悠久,规模庞大,据调查最盛时期夏津境内有八万亩之多。目前遗存的古桑树约有6000余亩,主要集中在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内,百年以上古树2万余株,具有10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