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花鳜”属长江水系翘嘴鳜鱼,又名桂花鱼。受气候、水质等环境的影响,翘嘴鳜自古以来就在贵池秋浦河流域定居并繁衍生息,形成了特异种群,具有地方特色。“秋浦花鳜”是利用秋浦河地方品种进行改良,采用人工模拟生态养殖方法精养而成,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品质优于其它水域的同种鳜鱼,为水产之珍品,被列和池州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重点开发产品。
明清以来,著名徽菜“臭鳜鱼”就是以贵池鳜鱼为主料。秋浦花鳜肉质丰腴细嫩,无肌间刺,味道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池州正在打造“中国鳜鱼之乡”
贵池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四季分明。春多阴雨,夏雨集中,秋少冬干,从西北向东南递增,适宜于水生生物的繁殖与生长,为秋浦花鳜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秋浦花鳜种质资源保护区——秋浦河流域周边生态环境较好,无工业污染,河水自净能力强,固体悬浮颗粒少。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国家标准Ⅲ类以上。
2017年,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花鳜生产规模:4000公顷,年产量:1000吨。池州市贵池区所辖涓桥镇、梅龙街道、墩上街道、马衙街道、江口街道、唐田镇、牛头山镇、秋江街道、乌沙镇、殷汇镇、里山街道、杏花村街道、池阳街道、秋浦街道、清风街道、梅街镇、梅村镇、牌楼镇、棠溪镇共计19个镇(街道)。地理坐标为东经117°06′06″~117°50′05″,北纬30°15′15″~30°48′08″。
秋浦花鳜,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5.5克/100克-19.3克/100克,脂肪0.4克/100克-3.9克/100克,天门冬氨酸1.8克/100克-2.1克/100克,谷氨酸2.5克/100克-2.8克/100克。
秋浦花鳜,体色较深,体前侧黑宽带不明显,腹小背厚。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肉洁白、细嫩而鲜美,无肌间刺。
宋朝诗人杨万里品尝秋浦河鳜鱼后,留下了“一双白锦跳银刀,玉质黑章大于掌”诗句。鳜鱼美味名动江左,走南闯北的徽州商贩欲贩去山里,不想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徽州担子挑到徽州后,鱼已经变味,却又不舍得扔,交给徽州大厨料理。徽州人擅长制作毛豆腐、臭干子等发酵食品。明清以来,著名徽菜“臭鳜鱼”就是以贵池鳜鱼为主料,配以特有佐料烹制而成。
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据说,苏子瞻极爱此词,患声不可歌,乃稍损益,寄《浣溪纱》曰:“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自蔽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黄鲁直闻而继作。江湖间谓山连亘入水为矶,太平州有矶曰新妇,池州有浦曰女儿。鲁直好奇,偶以名对而未有所付。适作此词,乃云:“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惊鱼错认月沉钩。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斜风细雨转船头。”子瞻闻而戏曰:“才出新妇矶,便入女儿浦,志和得无一浪子渔父耶!”
从20世纪末起,贵池区在组织“秋浦花鳜”科技攻关的同时,还通过品牌共享、纯天然养殖等方式,建立了国家级鳜鱼标准化养殖基地。
2000年,秋浦花鳜注册品牌。
2001年,秋浦花鳜被评为池州市级名牌产品,同年参加北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获得金奖。
2002年,秋浦花鳜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
2004年,秋浦花鳜被定为绿色产品。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秋浦花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