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在感官特征:
1.1、鲜烟叶:株高适中,有效叶片多,单叶较重。烟株进入成熟期后,整株叶片由下而上逐渐为绿黄色或黄绿色,分层落黄明显,易把握成熟度和便于适时采摘烘烤调制。玉溪烟叶株高90-120cm,有效叶片因品种不同稍有差异:“红花大金元”16-20片,“K326”18-22片。叶片大小:下、中、上部位略有差异:一般下部叶长55-65cm,宽25-35cm,叶厚220-280μm ;中部叶长65-75cm,宽23-30cm,叶厚270-330μm ;上部叶长50-60cm,宽16-22cm,叶厚300-350μm 。
1.2、烤烟:外观质量符合GB2635中正组烟的要求,叶片成熟,颜色金黄至桔黄,以桔黄为主;色度饱和,厚薄适中,富油润;叶片组织结构疏松、柔软、弹性好。单叶重:下部叶6-8g,中部叶8-10g,上部叶7-9g。
2、内在品质:
指标玉溪烟叶内含化学成份协调,总糖、还原糖比国内其它烟区高而具特色, 具有清新飘逸、清甜优雅、丰富饱满、圆润细腻的风格特征,刺激较小、杂气轻、回味舒适、生津回甜,燃烧较好,与国内外产区烟叶有良好的配伍性,工业可用性高,是中式中、高档卷烟的必备原料。
玉溪烟叶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烟草之前,已有烟草种植,已有500多年历史。
玉溪是中国的优质烟叶主产区和中式中高档卷烟的主要原料基地,被誉为“云烟之乡”。
清末,玉溪地区晾晒烟种植已相当普遍。
民国三年(1914年),英美烟草公司就已经进入玉溪。
民国中期,仅通海县就种植烟草9800亩。
民国三年(1914年),烤烟即已在红塔区、通海两县试种72亩并获得成功。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玉溪种植烤烟1311亩,收获烟叶4.7万千克。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扩大到江川、易门。
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累计种植面积2.71万亩。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扩大至新平等县。
同年,玉溪烟草改进所从美国引进“大金元”品种,之后在全市推广种植。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玉溪种植面积达3.1万亩,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
新中国成立后,玉溪晾晒烟种植和加工逐渐减少,烤烟逐渐增加。
1951年,政府将烤烟列入计划生产,当年种植4.3万亩,总产量300万千克。
1953年后,在玉溪烟农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培育了多个多叶烟类型的大金元衍生种。
改革开放之前,玉溪烟叶在曲折中发展。
1968年,玉溪专区烟叶调拔站等单位,从石林县路美邑村引进“红花大金元”,经对比试验,定向选育和驯化,该品种逐步成为玉溪烟叶的当家品种。
1978年,种植面积15.15万亩,总产量1624万千克。
1987年,玉溪地区烟草公司烟科所引进美国烤烟主要推广品种K326,在全市进行多点试种、筛选,经过多年选育、驯化、改良,由于其具有优质、适产、适应性广等优点,种植面积扩展迅速。进入21世纪后,玉溪烟草快速发展,烤烟种植成为当地农民最大的经济来源。
1992年,玉溪烟叶种植面积52.8万亩,收购量8201万千克。
2009年,玉溪市烤烟种植面积70万亩、产量1.4亿千克,产值16亿元。
2010年,玉溪烟叶保护面积260万亩,其中50亩连片的面积有236万亩,年生产能力300万担。
1953年,在河南许昌召开的烤烟质量评比会上,玉溪烟叶评分108分,名列全国之首,成为多个高级香烟的主要配方原料。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玉溪烟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