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边茶,是黑茶的一类,产于四川省雅安市,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南路边茶是四川边茶的大宗产品,过去分为毛尖、芽细、康砖、金尖、金玉、金仓六个花色,现在简化为康砖、金尖两个花色。以雅安、乐山为主产地区,现已扩大到全省,集中在雅安、宜宾、重庆等地压制。
南路边茶因鲜叶加工方法不同,把毛茶分为两种: 一是杀青后未经蒸揉而直接干燥的,称" 毛庄茶"或 金玉茶。毛庄茶制法简单,品质较差。 二是杀青后经多次蒸揉和渥堆,然后干燥的,称“ 做庄茶”。茶区已推广做庄茶,而逐步淘汰毛庄茶。做庄茶传统做法工艺较繁琐,最多的要经过一炒、三蒸、三踩、四堆、四晒、二拣、一筛共18道工序,最少的也要经14道工序。经过茶叶工作者的不断改进,其工艺已大为简化。
南路边茶的制作,总结起来就是一大核心、两大要素、三个阶段、五大工艺以及若干程序。发酵是南路边茶制作的核心。两大要素就是鲜茶和工艺。茶叶一定是要新鲜摘取,陈茶和购买的干茶都不行。经过采茶、鲜茶制作、分选成型三个阶段,再通过‘炒蒸揉发烘’五大工艺和若干道工序,才能制作完成。
边茶不仅仅是藏族同胞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一条民族团结之路的纽带。作为茶马古道的起源之一,雅安荥经的藏茶是很多藏族同胞记忆里的真味。
制成的南路边茶成茶香气独特、经熬耐泡,汤色橙红剔透,滋味醇和悠长。
南路边茶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四川的边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宋代推行“茶马法”时,便以边茶为商品,与周边少数民族开展茶马贸易。明代时,四川的雅安市、天全县等地设有管理茶马交换的“茶马司”,后改为“批验茶引站”。到了清朝乾隆年间,为了进一步细化对边茶贸易的管理,规定雅安市、天全县、荥经县等地所产边茶专销康藏,称“南路边茶”。
南路边茶初制工艺较繁琐,做庄茶传统做法最多的要经过一炒、三蒸、三踩、四堆、四晒、二拣、一筛共18道工序,最少的也要经14道工序:茶叶杀青后要烘炕,火大了,茶叶会烤糊,火小了又烘不干茶叶,多了草腥味。因此,要注意掌握适时温度;舂茶包时洒面要均匀,“上三下二”,一条包茶要舂84棒才算合格,在洒面的时候如果把篾叶插飞了,两个茶块就会粘连,称为毛盖,是废品;捆包时“竖二横五一锁篾”,即一条茶包捆绑时先竖起捆两道,横起捆五道,然后一道锁耳(封口)篾。捆好后,不管整么倒腾都不会散包。
2007年3月1日,“南路边茶制作技艺”进入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