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服饰是流传于海南省的以黎族传统的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为基础,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等织造缝合而成的民族服饰。在传统黎族服饰中,黎族妇女常穿直领、无领、无纽对襟上衣,有的地方穿贯头式上衣,下穿长短不同的筒裙,束发脑后,插以骨簪或银簪,披绣花头巾,戴耳环、项圈和手镯。男子传统装束一般结发于额前或脑后,上衣无领、对胸开襟,下着腰布(吊襜),部分美孚黎男子上衣与女子无多大分别。
黎族服饰的品种有黎锦、黎单、简裙、头巾、花带等,图案特点是运用直线、平行线、方形、三角形等构成富有装饰价值和独特民族风格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和人物的图案花纹,有的还嵌缀金丝银箔、云母片、羽毛、贝壳、穿珠、铜钱等。
男子服饰,主要由上衣、腰布和红、黑头巾组成。男子上衣开胸、无钮、无扣,仅有一条绳子绑住。衣的背后下部边缘多有无边穗。“丁”字形的腰布过去称为“包卵布”,古称“犊鼻裤”。犊鼻裤过去多是素织,少量织有花纹、花边和刺绣。犊鼻裤有些地方绣上简单的花纹图案,有些地方则是没有任何的花纹。另一种下服为开衩裙子,这种裙子没有任何花纹图案的裙子,主要聚居在昌化江流域的美孚方言男子所穿。裙子式样,上窄下宽,用绳子绑腰。其他地方都没有这种服饰。
黎族妇女服饰,主要有上衣、下裙和头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织绣着精致的花纹图案。上衣有直领、无领、无钮对襟衫或者贯头衣。贯头上衣皆由三至五幅素织的布料缝成,适于刺绣加工,故衣襟多是绣花。女裙,称之为筒裙,通常由裙头、裙身带裙腰、裙身和裙尾缝合而成,但也有少于或多于四幅;由于各幅都是单独织成,因而适合于织花、绣花和加工,所以简裙花纹图案比较多,复杂。有些简裙为了突出花纹图案,又在沿边加绣补充,提高图案色彩,故称为“牵”。妇女筒裙,由于织花的经纬密度高,大大加强了筒裙的牵度,因而经久耐穿,又具有特色。
黎族服饰主要是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织制缝合而成。远古的时候,有些地方还利用楮树或见血封喉树的树皮作为服装材料。这种服饰材料,是从山上砍下树剥下树皮,经过拍打去掉外层皮渣,剩下纤维层,然后用石灰(螺壳烧成的灰)浸泡晒干而成。黎族祖先利用这种树皮纤维缝制成的衣服、被子、帽子等,称为“树皮布”服饰。黎族服饰过去绝大部分是自纺、自织、自染、自缝的,其染料以山上采集植物为主,矿物为辅。
海南黎族传统服饰内容丰富,形式优美,工艺考究,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和历史价值,在中国国内乃至国际上都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以黎族地区当地特产为原料的服饰面料生产,以天然植物为染色原料的织染方法,记忆黎族特有民族性格的黎锦技艺,尊古承先的氏族符号,对于现代的服饰文化而言,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应用价值。
黎族服饰是流传于海南省的传统服饰,它是以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为基础,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等织造缝合而成,其演变历史达数千年之久。黎族传统服饰以织锦为材料,图样繁多,色彩斑斓,制作精美秀丽。它有160种以上的图样,类型纹样主要包括人形、动物、花卉、植物、用具、几何图形六种。
1、色彩对比强烈,鲜艳多彩。黎族妇女的传统服装一般是青、蓝、红、白四色,色彩对比强烈,花纹图案古朴典雅。
2、喜欢佩戴银饰,尤其是银发饰、银手镯、银项圈等。其银质饰品多为银叶装饰的花银制品。
3、黎族妇女喜用黑布或蓝布包头,戴帽时喜欢在帽子上插上竹枝或草茎,头上插羽毛。黎民认为,这些东西能挡风避邪,增添勇气。
4、黎族妇女喜爱穿绣花鞋,她们认为这种绣花鞋穿起来既舒服又美观。
5、黎族妇女还喜欢穿筒裙,筒裙是用织成的麻布做成的,不用一根铁钉,且具有环保、防湿、防滑等优点。
在远古时期,黎族先民就学会了制作服饰。黎族服饰的始祖是树皮布。在海南岛新石器文化遗址中,有大量陶纺轮、石环、石珠、陶耳坠等物出现,表明当时人们能制作各种形式的装饰品,已懂得手工制布且已从事纺织。在海南省三亚市英州乡古楼村(今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古楼村)临海的沙丘、通什市(今五指山市)西北一带的小山丘上、琼中县境内以及文昌县两边坡和昌田坡等旧石器遗址都曾出土过陶器纺轮。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洪玛坡遗址(太坡镇尼下村东2公里的洪玛坡)还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有肩石拍,另外在陵水县、白沙县也发现了石拍。
至唐宋时期,黎族的衣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时,黎民的衣服已由贯头衣发展为筒裙。《旧唐书》中云:“南平僚者,男子左衽,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日‘通裙’。”到了唐代,黎族先民“僚”服饰已不再是单一的贯头衣,而是出现了男女区别的现象。在黎族先民中,男子喜穿衣襟向左掩的“左衽”,妇人则喜爱穿“通裙”(即现在的筒裙)。
明清时期,黎族男女喜欢穿花布衣、花简裙。明顾界在《海槎余录》中载:“黎俗男女身穿花厚布衣。”明田汝成的《炎徼纪闻》载:“黎妇人戴箬笠祢衣,有裙而无挎。以色丝和吉贝、杂织为锦。”这一时期,黎族筒裙称为“黎筒”。可见,明清时期,黎族男子流行穿短衣、简裙,黎族女子仍然盛行穿筒裙。
改革开放(1978年)后,大部分黎族男女青年多改穿汉族服装,只有在较边远地区的中老年妇女仍然穿黎族服装。时代的发展对黎族男子的服装影响很大,但对黎族妇女服装的影响较为缓慢,黎族妇女服装仍保留着本民族的特色和地方特点。
2008年6月,黎族服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