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民间传统面食,馄饨皮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别,等量的馄饨与水饺入沸水中煮,煮熟馄饨费时较短;煮水饺过程中另需加入3次凉水,经历所谓‘三沉三浮’,方可保证煮熟。
馄饨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西汉时期已经问世,南北朝时已十分普遍。发展至今,更成为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且人们对它有不同的称呼。如北京、江浙沪一带仍称之为馄饨,广东则因口音不同而沿“馄饨”之音称为云吞,福建、台湾称之为扁食,四川则叫它抄手……今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各地登上了登大雅之堂的那些小馄饨。
1、上海小馄饨
对上海人而言,最最深入人心的大馄饨莫过于荠菜肉馄饨了。上海是吃菜肉馄饨的老家,寻常要是说,「今朝吃馄饨好伐」,那一定是指菜肉馄饨。现在一年四季都买得到荠菜,但最鲜美的荠菜肉馄饨,一定是用阳春三月里的野生荠菜制作的,那种鲜美柔嫩的滋味,是大棚荠菜难以望其项背的。
2、南京小馄饨
南京人是出了名的爱馄饨。如果要评一道人气最高的本地早餐,小馄饨配辣油毫无悬念地稳居榜首,不少南京人几乎天天早起都要来一碗,理所当然地如同一项例行公事,永远也不会厌烦。着旺火,煮着馄饨。汤头一冲,辣油一舀,路人纷纷循香而来,在小摊前排起长龙。打扮入时的姑娘和穿着汗衫的大爷,挤在同一张桌子上喝馄饨喝得不亦乐乎。
3、苏州小馄饨
一碗泡泡馄饨要温婉可人,不仅得重视形态,味道更是关键。苏州人吃馄饨,大馄饨重馅,小馄饨品汤。泡泡馄饨好味与否,汤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讲究一点的店家,都用猪大圆骨和鸡架为原料,而后花时间慢慢熬成一锅实实在在的好汤,以此为汤底的泡泡馄饨,吃起来才够鲜美。牙齿轻磕间,柔软的外皮一下子便破裂开来,细嚼下,滑如凝脂,入口即化。肉鲜伴着葱香,自舌尖至齿颊,抱住了整个口腔,清醇绵长。吃完第一个后,便再也停不下嘴。
4、扬州小馄饨
扬州的虾籽馄饨,这里的“虾籽”,并不是在馄饨肉馅里,而是在汤里放。馄饨的内馅,采用了鲜猪后座肉,去皮、去骨,剁碎后放入酱油、麻油、葱姜等,徐徐渗入冷水中,用手臂搅拌,直至肉泥发粘即成。对于吃,扬州人是很讲究美学的,菜色一定要赏心悦目,即便一碗馄饨也不例外。因此,馄饨的包法很有讲究,外形如同麻雀头,边似荷叶,底若金钱。下锅装碗后,仿佛朵朵荷花。皮薄馅靓的馄饨浸在棕褐色的酱油汤里,像一朵朵白云在天空中飘浮。绿色的香菜、青色的米葱、朱红色的虾籽散落其间,看起来煞是诱人!
5、四川小馄饨
四川人喊馄饨,叫“抄手”,来,跟我念,cāo sǒu。关于这碗红油抄手,有美食家这样声情并茂的描述它:纯白剔透的抄手皮裹着呼之欲出的丰满肉馅,冲撞上火红的红油,看在眼里觉得鲜明,闻在鼻子里,首先是辣椒芝麻、葱蒜张扬的味道,然后是面皮混合着肉馅敦厚的味道,再来,还不等细闻,舌底就津液丛生。用筷子搅拌一下,红油充分渗入到抄手中,就可以开吃了。
6、福建小馄饨
扁食是福建地区对“馄饨”的别称,其特点是外皮薄如纸张,色泽洁白,韧而有劲,久煮不烂。另外,我们平时吃的馄饨,肉馅多是切出来的,而扁食则不同 ,扁食的肉馅是“打”出来的。取新鲜的腿肉,放在木墩上用木槌敲打。敲打时也有技巧,瘦肉要竖打,这样可保留肉纤维中水份,敲打直至其烂如绵、粘如糊,呈肉茸状。Q弹的肉加上薄脆外皮,真是一种极为特别的享受!
7、新疆小馄饨
新疆的馄饨不叫馄饨,叫曲曲,在做法和用料上也颇有独特之处。曲曲的馅料主要是羊肉,把肥羊肉剁成肉泥,用肉泥、大葱加盐、胡椒粉、孜然粉和少许羊肉汤和成馅。切羊尾油成小丁,用面皮逐个包馅,对折起来,用手将边捏好,对折起来使两边合拢,中间留眼就是曲曲。曲曲皮薄馅嫩,配用羊肉原汁原汤,汤清味鲜,风味别具。要是想吃酸汤曲曲,就待馄饨煮到8分熟,在锅中加入新鲜番茄和炒过的番茄酱。无论是春夏秋冬,能吃上这样一份鲜香酸爽,面筋肉嫩的新疆特色馄饨,可谓爽哉!
8、北京小馄饨
北京馄饨侯的馄饨皮略厚,筋道有弹性,肉馅儿不大,但是能吃到肉香(北方的馄饨很少包很大肉馅的,包个大肉丸子的那就是饺子了)。高汤一般是骨头汤或者鸡汤,里面有紫菜、虾米皮,最后一定要香菜提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