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要备年货,大年三十要准备年夜饭,正月里或是走亲访友,或是举家出游……春节期间所有的“吃喝玩乐”,都离不开“消费”二字。
曾几何时,国人春节期间的“消费”总显得与日常有所不同——平日里不舍得吃的,留到春节团圆时大家一起吃;平日里不舍得打扮自己的,到春节也得给自己置办一身新衣裳;平日里不舍得花的钱,到春节里,无论如何都得花。但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越来越多中国人的春节消费不再“独一无二”——春节里的吃穿用,和平时已差不太多。
在社会热议消费“升降级”的时候,春节消费的一些新趋势,其实已经对“升级还是降级”作出了回答。而比之简单的“升降”之争,消费结构和层次的变化,显然更值得关注。比如年货,就不再只是“吃”和“穿”了——某电商平台去年发布的《新年俗报告》就显示,无人机、智能音箱、扫地机器人等逐渐取代土特产、保健品、衣服鞋帽等“老三样”,成为年货的“新三样”。而另一电商平台近日发布一份年货消费报告则显示,品质已逐渐取代价格成为年货消费的首选因素,国人购买年货也开始呈现出注重“悦己”体验的升级特征。
无论是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进口的海鲜、车厘子,还是趁假期在商场排队只为一杯想喝的茶饮、一顿难得的美食,春节期间的消费越来越强调品牌和品质,也越来越注重“犒劳父母”“犒劳自己”。看上去还是那“吃喝玩乐”四个字,但内涵变了,其呈现出的“新消费”特征,折射的不仅是时代的变迁,更是中国人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这些,其实都是一种“消费升级”。
话说回来,春节消费,再怎么变,都万变不离其宗。春节是什么?是团聚,是亲情,是“家”的味道。这是不会“降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