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藠头是湖南省湘阴县特产,以长柄藠品种为主,颗粒饱满、色泽白净、肉质脆嫩。其种植历史悠久,依托当地独特气候与砂壤土质,采用传统盐渍、甜酸工艺加工,风味独特,兼具脆嫩口感与酸甜咸香,2006年01月2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湘阴藠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湘阴藠头作为地理标志产品,质检总局公布其质量技术要求涵盖品种、立地条件、栽培技术、采收、加工、贮存及质量特色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品种
长柄藠,俗称“白鸡腿”。
二、立地条件
海拔在50米至100米之间,地势平缓,可耕种土地坡度均在10°至20°,土壤pH值在6.0至7.2之间适宜种植的区域。
三、栽培技术
选种: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长柄藠。
播种:8月底至11月上旬均可播种,但以9月份播种为宜,采用条播方式。大个型种苗每667米(亩)用种量230千克;中个型种苗每667米(亩)用种苗200千克;小个型种苗每667米(亩)用种量180千克。
定植:行距25厘米至28厘米,株距12厘米至13厘米。
施肥: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667米(亩)撒土杂肥1000千克至1200千克,深施碳酸氢铵30千克至35千克,沟施磷肥40千克至50千克或沟施含硫的高养分复合肥40千克。冬至前10天左右及时追施腊肥,每667米(亩)采用腐熟的人畜粪1000千克兑水浇施。3月上旬,藠头进入旺盛生长期和鳞茎形成期,需追施鳞茎发育肥,每667米(亩)施腐熟的人畜粪1000千克至1200千克或撒施尿素5口港至8千克及草木灰30千克。
四、采收
作加工用的藠头采收期为6月8日至18日,采收时,藠头从地里掘出后,先拆蔸刈删枯叶和修剪适量残根,然后按无须不伤肉、柄长2厘米至3厘米、无青头烂个、无机械损伤的全白单心藠头进行整理,及时加工。
五、加工
盐渍藠头加工工艺流程:鲜藠头验收→清洗→腌制发酵→两切修整→清洗去表皮→浸泡→去皮→浸泡→一次精选→二次精选→漂选→装箱入库。
甜酸藠头加工工艺流程:鲜藠头→预检→清洗→腌制→两切→清洗→去皮→浸泡→去皮→分级→一次精选→脱盐→第一次灭菌→二次精选→漂选→配液→灌装→封口→第二次灭菌→灯检→X光异物检测→装箱入库。
六、贮存
贮存环境应阴凉、干燥、清洁、卫生,有防鼠、防潮设施,不应与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货物一起贮存。产品分类存放,标识清楚,防重压、堆码高度不超过2米。
七、质量特色
外观:颗粒完整,大小均匀,不得有霉斑白膜;藠头呈白色或黄白色,表面有光泽。
气味与滋味:具有该品种应有气味与滋味,无异味,咸、甜、酸味适度。
质地:组织紧密、肉质脆嫩,表面无外膜及脱皮现象,汤汁清晰、不混浊。
杂质: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理化指标:
盐渍藠头:固形物含量≥80%,食盐(以氯化钠计)12%至18%,总酸度3.6±0.3。
甜酸藠头:固形物含量≥60%,食盐(以氯化钠计)1.2%至3.8%,总酸度6至10,总糖度(以蔗糖计)≥11%。
八、专用标志使用
湘阴藠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岳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九、地域保护范围
湘阴藠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南省湘阴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湘阴藠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湘政函【2005】2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南省湘阴县三唐镇、白泥湖乡、东塘镇、石塘乡、六塘乡、袁家铺镇、长康乡、玉华乡、静河乡、界头铺镇、樟树镇、青潭乡等12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