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休宁县白际乡结竹营村新建的400平米笋干加工厂内,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十几名村民正紧张有序地开展剥笋、切笋、烘笋、装笋等工序,一根根鲜嫩的竹笋在大家的巧手下,逐渐变成色泽诱人、香气四溢的笋干,承载着乡村产业发展的希望。

立足资源,找准产业振兴“突破口”
2024年6月底,结竹营村第九批驻村工作队进驻后,迅速开展实地调研,与村两委干部深入探讨,决定依托当地丰富的竹林资源,将发展竹笋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突破口。结竹营村因村周竹海环绕而得名,村内现有竹园2000多亩,周边狮石乡还有5000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出产量大、质量优的笋干。这里的笋干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白际四宝”之一,深受市场欢迎。
然而,长期以来,当地笋干加工主要以家庭作坊式为主,规模小、品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也制约了竹笋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面对这一现状,工作队认识到,发展竹笋产业的首要任务是找到一位有能力的创业者,建设并经营一个现代化的笋干加工厂,以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
多方助力,搭建产业振兴“新平台”
工作队在了解到返乡人才程先生有打造笋干加工厂的意愿后,迅速行动,积极与他沟通协调。在用地方面,工作队与乡国土部门密切对接,成功帮助程先生申请到400平米的设施农用地,为厂房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在资金方面,工作队积极与休宁农商行白际分理处沟通协作,协助程先生申请党建引领信用户贷款,以低利率获得10万元创业贷款,解决了资金难题;同时,工作队还带领程先生到齐云山等地考察学习,深入了解厂房建设和企业经营的先进经验,为加工厂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经过4个月的精心筹备,笋干加工厂于今年2月底正式开工建设,并在4月初顺利完工,投入生产。如今,加工厂内两台烘干机24小时不停运转,全力投入笋干加工。据负责人介绍,今年笋季收购期约40天,预计可加工鲜笋十余万斤,实现产值30多万元,产业发展初见成效。
联农带农,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目前我们村笋干加工厂的规模是周边乡镇最大的,不仅是经营主体创收,还带动周边农户户均挖笋增收约三千元,带动农户务工增收5万元左右,是一个典型的联农带农项目。”白际乡结竹营村驻村第一书记自豪地说道。
笋干加工厂的建设运营,不仅为当地竹笋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一方面,加工厂大量收购周边农户的鲜笋,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难题,让村民的辛勤劳动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另一方面,加工厂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有效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持续发力,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展望未来,驻村工作队将继续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支持加工厂扩大规模。同时,积极引导加工厂注册品牌,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笋干品质和附加值;利用直播等新兴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对接商超等销售渠道,拓宽产品销售范围,让结竹营村的笋干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休宁县白际乡结竹营村因地制宜发展竹笋产业,通过建设笋干加工厂,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在驻村工作队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结竹营村的竹笋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也将逐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