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谷特产网
导航菜单

玉环柚发展历史简介

时间:2025-01-14 来源:

玉环柚,原产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玉环市的一种特色柚子品种,因其产地而得名。玉环柚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是当地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这种柚子以其个大、皮薄、肉厚、汁多、甜酸适口的特点著称,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玉环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当时厦门的香客将文旦种子带入浙江玉环,这标志着玉环柚种植的开端,以下是对其发展历史的简介。

一、引入与早期种植
引入:清同治年间,玉环从福建引入文旦种子,开始实生繁殖选育。另据记载,清光绪元年(1875年),山外张韩姬宗进士的妻子李氏从江西返家途中,在安徽九华山朝山进香时,分得福建漳州文旦种子,带回家乡山外张播种,开始发芽时出苗较多,经过移植后成活十三棵。
早期种植:最初种植范围较小,主要在玉环楚门山外张村一带,当地果农有着几十年的柑橘种植经验,他们坚持不打催熟剂、膨大剂,让果子自然成熟,并尽量以天然方式除虫,为玉环柚的优良品质奠定了基础。
 
二、品种改良与发展
嫁接改良:韩氏后人将引入的文旦与本地玉橙、土栾嫁接,经过不断选育繁衍,使品种逐渐优良,形成了自成一系的楚门文旦,其树势强健,生长迅速,果实品质超群。
种植规模扩大:1960年代为零星种植阶段,1970年代开始起步发展,1980年代进入“求发展、扩面积、争产量”时期,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玉环柚产业初具规模。
 
三、产业形成与品牌打造
成为主导产业:1986年,玉环县被国家计经委、农牧渔业部列为国家级玉环柚商品基地。1990年代,玉环柚发展成为玉环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为果农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品牌建设:1979年,玉环柚被列为浙江省名果。1982年-1998年,连续8次在全国柚类品质鉴评中夺冠,实现了“八连冠”。1995年,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同年9月5日,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为玉环柚题写了“中华第一柚”五个大字。1996年,玉环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等组织命名为“中国文旦之乡”。此后,玉环柚还获得了众多荣誉,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四、历年生产情况
2002年,玉环的玉环柚种植面积达3.11万亩,总产量达1.54万吨,并建立了20多个百亩以上玉环柚生产基地,涌现了30多个玉环柚种植为主的水果专业村。从业人数达3.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3%,占农村劳动力的20%。
2007年,玉环柚产量7402吨,创产值2590万元,新增3250吨,新增产值1137万元。带动辐射周边700多户玉环柚生产种植户,辐射面积达535公顷。玉环柚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项目新增产量8223吨,新增产值2877万元。
2009年,玉环已形成5个千亩以上和30个百亩以上的优质商品基地。玉环柚种植面积已达4.67万亩,总产量为3万余吨,产值超亿元。
2013年,玉环柚总面积为3万亩,总产量2.9万吨。
2015年,玉环柚种植面积已达3.67万亩,总产量为3.6万余吨,产值超亿元。已形成5个千亩以上和30个百亩以上的优质商品基地。
 
五、获奖情况
1979年,玉环文旦柚被列为浙江省名果。
1979年,玉环柚被列为浙江省名果。
1982年—1998年,玉环柚连续8次在全国柚类品质鉴评中夺魁,实现了“八连冠”。
1986年,玉环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文旦之乡”。
1995年,玉环柚在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1995年9月5日,经济学家于光运题写了“中华第一柚”。
1996年,玉环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等组织命名为“中国文旦之乡”。
1997年,玉环柚在第三届农业博览会上被农业部命名优质名牌产品。
1999、2001年,玉环柚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命名为名牌产品,还被列为浙江省向欧盟推荐的第一批优质农产品。
2002年09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玉环柚”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2004年—2009年,玉环柚连续二次被评为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
2007年,玉环柚被评为浙江省级“名品正牌农产品”。
2009年,玉环柚被评为中国十大名柚,“楚门文旦”获驰名商标。
六、现代化发展与产业融合
品质提升与标准化生产:进入21世纪,玉环柚在种植管理上更加科学规范,果农们注重品质提升,采用疏枝、合理施肥等技术,保证树势强健和果实品质优良。同时,政府也推动了标准化生产,制定了相关的生产标准和规范,进一步提高了玉环柚的整体品质。
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玉环坚持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平台,推动玉环柚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发展深加工,将果肉加工成粒粒汁、原汁等系列饮品,果皮提取柠檬苦素、果胶或制作果脯、果酱等;另一方面,打造文旦风情带,通过举办文旦节、开展采摘体验、发展研学旅游等方式,将文旦产业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产业附加值。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