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裹粽

导航菜单

阳江裹粽

浏览 676 .喜欢 66
喜欢一下
发布:tfni
标签: 糕点 粽子 小吃
属地:阳江广东

粽子,阳江俗语叫“裹粽”,古称“角黍”,阳江裹粽有“灰、白”之分。同为糯米所制,“灰裹粽”用灰碱水浸泡糯米,不加调味,仅以苏木插于其心;“白裹粽”有荤素馅料,调味。据说是为了祭屈原而发明,但只是传说而已。最早的粽子叫“筒粽”,产生在东汉末年,用含碱的草木灰水浸黍米,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这其实就是我们阳江的灰裹粽(碱水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称“益智粽”,奇怪的是,我们阳江大八盛产益智,却没有听说有“益智粽”。

阳江的粽子,除了糯米和猪肉作馅,还加了绿豆和鸡蛋黄,一个(阳江人称为一条)裹粽,等于一碗充满荚叶芳香的糯米饭。现在,阳江粽子已由传统的应节食品发展成为日常食品,一年四季,路摊茶肆,都有出售,尽管价钱都在2元左右,规模不大,但已形成了一个产业雏形,近年来不但种类越来越多,还有酒家推出以鲍鱼作馅的贵价粽子,包装也越来越精致讲究,大有发展的前途。

“灰裹粽”最传统的做法是用稻秆烧灰来浸泡枧水,中间擦上一根火柴棍般大小的苏木。虽然烧制枧水工序繁杂,但做出的粽子味甘且带股清香的味道,让人越吃越想吃。熟偷煮烂了的糯米膨胀融解开来,呈现半偷明的金黄色或浅棕色,苏木芯把周围的糯米染成绛红,向外逐渐变淡,格外鲜园美观,吃起来软糯爽口,SE香味俱佳。若是不喜欢碱水的味道,还可以蘸蜂蜜吃。

另一种特色的粽子就是“蛤蒌粽”,也还有一个与灰裹粽相对应的叫法“白裹粽”,也即是南方的咸味粽、咸水粽。白裹粽好不好吃,选好馅料很关键,糯米要纯,肉要新鲜,粽叶要有清香味。传统的白粽,讲究外形肥硕,口感浓香,其馅料通常选用肥猪肉、油麻、五香粉,以及“红兰”、“蛤篓”(均为含有特殊香味的植物叶)、鸭蛋黄、绿豆(绿豆去皮口感更滑嫩)等。现在的阳江白裹粽口味比较多,许多人喜欢在传统馅料的基础上“加料”,使白裹粽的口味更加丰富。喜欢海味的,馅料上加上虾米、瑶柱;喜欢猪肉的,馅料上加上腊肠或者香肠;如果觉得肉多比较腻,也可以加上一些开胃消滞的佐食配料。那为什么会称为“蛤蒌粽”?因为在糯米的中间会放上一块用蛤蒌叶包着的五花肉,蛤萎叶的作用是包住五花腩猪肉不让猪油溢出。蛤蒌肉与煮化了的糯米融为一体,其味渗偷到整条裹粽里,一口咬开,异香扑鼻、满口留香,风味独特,肥而不腻,令人食衣大增。

绿豆的香甜、粽叶的清香,糯米的黏滑、好吃让人赞不绝口。

裹粽最正确的吃法,先把裹粽打开放进碗里,再把裹粽叶里的米粒添干净,闻一下裹粽叶的香味,然后再往粽子上撒一点白糖,用筷子把粽子分开,把里面煮烂的肥肉均匀地涂抹在绿豆上,接着开吃。

阳江裹粽 相关地区

阳江特产推荐更多>
广东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