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库大叶种茶

导航菜单

勐库大叶种茶

浏览 2673 .喜欢 872
喜欢一下
农产品地标农产品地标
发布:liu123
标签: 普洱茶 茶叶
属地:双江临沧云南

勐库大叶种茶,又名勐库大叶茶、勐库种、勐库茶,属山茶属普洱茶种,根据叶片形态可分黑大叶、卵形大叶、筒状大叶、黑细长叶、长大叶5种类型,原产于云南省双江自治县勐库镇,在云南西部、南部各产茶县广泛栽培,为云南省主要栽培品种之一,被中国茶叶界专家誉为“云南大叶种茶的代表”、“云南大叶茶的英豪”、“云南大叶茶的正宗”。

1、外在感官特征 勐库大叶种茶,属有性群体品种。植株乔木型,主干明显,分枝部位高,树姿开展,生长势强;叶长椭圆,叶片大小约17×6厘米,叶面显著隆起,叶肉肥厚较软,叶表富革质,叶色浓绿,叶缘向叶背翻卷,主脉明显,锯齿大而浅;芽叶粗壮,色黄绿,茸毛多,持嫩性强,发芽早,是制晒青毛茶、绿茶、红茶和普洱茶的优良品种。 制晒青毛茶,条索肥壮,显白毫,油润,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浓烈、回甘,香气清香持久,叶底嫩匀完整,耐充泡;制绿茶,白毫显露,条索紧结重实,色泽绿而油润,香气清高,叶底绿而明亮,滋味醇厚;制红茶,色泽油润,金黄显毫,滋味浓烈,汤色浓艳,香气高鲜,叶底红亮;制普洱茶,乌润多毫,滋味醇厚,能消食醒脾。

2、内在品质特征 水浸出物≥31.5%,茶多酚≥19%,游离氨基酸≥2.5%,咖啡碱≥2.0%,儿茶素≥3.0%。

勐库大叶种茶的栽培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可以追溯到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傣历946年),据史料《双江傣族简史》记载,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双江勐勐土司始祖罕廷法派勐库冰岛村傣民岩庄4人,到缅甸莱弄(驻缅中地区)学习茶叶栽培加工技术和引茶种,归来后,罕廷法即命岩庄等4人于新建的冰岛村佛寺周围首次试行培育茶苗,第一代培育成功150余株,茶母树长大,开花、结果,再继续繁殖发展,成为当今勐库大叶种茶之祖,并在本地陆续传播种植。

勐库大叶种茶被广泛引种,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双江傣族第十一代土司罕木庄发送给顺宁府茶籽数百斤分发种植。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顺宁知府琦磷派人到勐库采购茶籽1500公斤在凤山种植。清光绪23年(1897年),云县茶房人士石俊从勐库运回茶籽30驮分给当地农民种植。宣统元年(1909年)缅宁通判房景东购买勐库茶籽数百斤推广种植。

民国六年(1917年)和民国九年(1920年)云县分别两次引种勐库大叶茶100驮和2.5石。1923年封维德到勐库购买茶籽数百驮,运至腾冲窜龙、蒲窝两乡种植。

新中国成立后,勐库大叶种茶被广泛引种至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昌宁、保山、腾冲等地,1950年—1980年30年内,茶籽被外引种300多万公斤,形成广阔的种植区域。

双江自治县境内已经发现多处野生古茶树群落。据考证,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面积1.27万亩,海拔2200-2750米,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海拔最高、分布面积最广、种群密度最大、原生自然植被保存最为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同时境内还存有百年以上栽培古茶园19822.7亩,它与周边地域一起,构成了茶树起源、演化,被人类发现利用、驯化栽培的完整链条。1980年,双江自治县人民政府派员对尚存的茶母树进行考证,最大的一株树龄鉴定为500年,这就是岩庄等4人从缅甸莱弄学习归来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春末夏初所培育移植的茶母树。勐库镇冰岛村尚存500年以上树龄的栽培型古茶树4954株。

双江是茶祖居住的地方,根据詹英佩著《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双江》记载,当人类还处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期,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要生存方式时,澜沧江两岸的大山上已有人群活动,这些族群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濮人”。生活在茶树原产地的云南古濮人是最先发现茶、采集茶、吃茶、种茶的族群,他们以茶汤、茶水去油腻、去腥膻、助消化,是真正的茶祖。双江布朗族是云南古濮人的后裔,至今仍保持着远古时候留下的食俗,用大竹筒煮茶叶(或茶花)水加野蜂蜜喝的习惯。

2015年11月0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勐库大叶种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勐库大叶种茶 相关地区

双江特产推荐更多>
临沧特产推荐更多>
云南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