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白何首乌

导航菜单

滨海白何首乌

浏览 2482 .喜欢 866
喜欢一下
农产品地标农产品地标
发布:tfni
标签: 药材 何首乌
属地:建湖盐城江苏

滨海白何首乌是江苏省滨海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滨海白首乌,当地俗称何首乌、白何首乌,简称首乌,原植物为萝摩科鹅绒藤属耳叶牛皮消,是中国传统的食、药、美容兼用植物。全国白首乌耳叶牛皮消95%出产在江苏省滨海县,当地农民种植白首乌的历史悠久,是中国首乌之乡。滨海白何首乌块根长圆柱形或长纺锤形,肉色类白微黄。鲜品气微,生食质感致密且脆,味甘微苦,无涩味。

白首乌是一种传统的滋补中药材。白首乌系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耳叶牛皮消、隔山牛皮消、戟叶牛皮消等植物的块根。其味甘、苦,性微温,历史上用作补益性中药,古代医家视为养生防老的珍品,有养血益肝、乌黑须发及益寿等功效。

滨海白何首乌块根长圆柱形或长纺锤形,略弯曲,外表皮褐黄色,较粗,有明显横纹。肉色类白微黄。鲜品气微,生食质感致密且脆,味甘微苦,无涩味。制片乳白色,质感脆,味微苦后回甘。制粉白色,呈不规则梅花状颗粒,质地细腻,开水充调后呈半透明状。

滨海县处于北半球中纬度,为北亚热带向南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带,由于紧濒黄海,受海陆季风影响显著,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属湿润的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热同季,春暖秋爽,昼夜温差较大,常年日照时数23423小时,年平均气温13.9℃,年平均降水量981.5毫米,无霜期211天。滨海县沿海废黄河故道区域偏碱富钾的土壤质地,下咸上淡的阴阳水源和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条件等特殊生态环境的综合因素,形成了适宜白何首乌生长发育和优质高产的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

滨海白何首乌的地域保护范围为江苏省滨海县境内,东临黄海,南至苏北灌溉总渠,西至阜宁和涟水县交界处,北至中山河。地理坐标为:东径119°37′—120°20′,北纬33°48′—34°23′。涉及11个镇(区)。具体地域保护范围是滨海港镇、滨海港经济区、滨淮镇、八滩镇、八巨镇、界牌镇、滨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天场镇、东坎镇、陈涛镇和滨淮农场。

滨海白何首乌是药、食同源植物,块根中含总C21甾体酯苷5.2%,卵磷脂3.3%,总淀粉62.5%,直链淀粉占总淀粉量的13.1%,说明有效成分含量高,具有较好的成药性,直链淀粉含量低,支链淀粉含量高,粘度高,口感好,具有较好的食用性。

滨海白何首乌块根长圆柱形或长纺锤形,略弯曲,外表皮褐黄色,较粗,有明显横纹。肉色类白微黄。鲜品气微,生食质感致密且脆,味甘微苦,无涩味。制片乳白色,质感脆,味微苦后回甘。制粉白色,呈不规则梅花状颗粒,质地细腻,开水充调后呈半透明状。

据《阜宁》县志记载(滨海县原属阜宁县),早在18世纪末,该县东北乡人用种植的白首乌制成粉,进贡朝廷。《滨海县志》记载,早在清咸丰年间,境内就有农民种植白首乌、加工首乌粉,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并世代传承和沿种不息,而且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加工经验,在中国历史上唯一将白首乌加工成功能食品和保健食品的滨海是首创。

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滨海白何首乌”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滨海白何首乌 相关地区

建湖特产推荐更多>
盐城特产推荐更多>
江苏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