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埠佛雕

导航菜单

陆埠佛雕

浏览 1540 .喜欢 38
喜欢一下
非遗非遗
发布:小曦
标签: 工艺品 手工 佛雕
属地:余姚宁波浙江

相传,陆埠佛雕起源于东晋时代,兴旺于唐、五代,鼎盛在明代,为我国古代文、武二大佛雕艺派中之文派(亦称浙江艺派)佛像的代表性产区,其制作技艺自成体系,闻名中外。陆埠佛雕取材于佛教经曲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观音、济公、弥勒佛、韦陀等,约有600余种,这些佛像全凭工匠的手工雕刻。陆埠佛雕名匠对每尊佛像的造型构图,得心应手,每砍一斧、每敲一凿,都与佛像的声音笑颜,性格特征和服饰装束息息相关。旧时的佛雕艺人们不仅为浙江境内的多数寺庙雕制佛像,且其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名刹古寺,连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的佛像也出自陆埠艺人之手。建国后曾组织艺人们成立过“工艺美术雕刻厂”,“文革”期间被关闭和解散,1978年陆埠镇成立“工艺雕刻厂”,重又组织艺人生产和传承这一传统产业,现有艺人100余名,产品畅销,后继有人。 如今,陆埠佛雕作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兰溪村大约有60位艺人会做佛雕,不过大多散布在全国各地。广东、上海、安徽、香港等地都有陆埠艺人的身影。陆埠佛雕名匠对每尊佛像的造型构图,得心应手,每砍一斧、每敲一凿,都与佛像的声音笑颜,性格特征和服饰装束息息相关。

陆埠佛雕主要以樟木和柚木为原料来雕刻文派佛像,手工雕刻、刀法细腻、线条流畅、古扑浑厚、法相庄严。使用的工具有毛笔、纸、锯、圆凿、反圆凿、平凿、圆滑凿、三角凿、斜凿、榔头、粗细砂纸、夹金夹子、粉刀等等。制作过程为打图、选料、打坯、成形、铲细、雕衣纹、打砂纸、上生漆、贴金等九个工序。佛像作品多取材于佛教经典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如释迦牟尼、观世音、罗汉、弥勒、韦驮、地藏菩萨、济公、关公等等共计600余种(尊),且还能按需者要求雕制其他佛、神像。雕制时,佛雕艺人对每尊佛像的造型和构思必须要娴熟于心,即做到所谓“心中有佛”,才能得心应手,业内也有“眼观鼻,鼻观心”和“眼弯嘴角翘”等等的雕制佛像的口诀。现有许多艺人为经营所需,还在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开设工场或陈列室,陆埠当地也将它列入保护项目,每年按排一定的资金进行扶持和补助。

陆埠佛雕起源于魏晋时代,流行于唐代,鼎盛于清代,从业者名匠多达400余人。

陆埠佛雕艺人大多用樟木、楠木等名贵木材雕刻佛像,因其工艺精细、神态栩栩如生,因而深受社会各界的欢迎,产品遍及海内外。泰山绝顶,华山之巅,西湖侧畔,南海佛国,凡有钟鸣鼎食之地,佛教胜迹之处,皆有陆埠佛雕名匠的作品,不少佛雕名匠还远涉重洋,播艺海外、久享盛名。

解放前,陆埠佛雕濒临绝境,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这一传统工艺给予大力关注和支持,组织分散艺人开展佛雕生产。1962年,当代颇享盛名的黄炳荣师傅从上海回乡带徒传艺,1963年成立陆埠桥西胶木厂佛雕车间,1978年成立陆埠工艺雕刻厂,产品由上海市、浙江省、宁波市等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销往美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目前,陆埠有数家佛雕工艺厂,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并享有盛名。

陆埠佛雕主要是木雕,大多用樟木、楠木等名贵木材雕刻佛像,再贴金,流光溢彩,工艺精细,因而名扬海外。为什么陆埠这个地方盛行佛雕?原因有两个:一是就地取材,陆埠地处四明山北麓,盛产香樟木、柚木、楠木等,这些都是佛雕所需的最好木材;二是有需求,东晋咸康二年(336年),余姚建龙泉寺后,宁波周边寺庙大增,尤其是陆埠一带,建庙之风最盛,当地曾有“三里一庙”之说,而有寺庙就必有佛像。陆埠不仅盛行佛雕,在中国佛雕工艺里还自成一派。佛像木雕历来有宁波派(又叫“陆埠宗”)和福建派两种,又称为“文派”和“武派”。文派,不以人的真实比例制作,而是经过夸张、艺术化的处理。武派,按照人的真实比例刻制,看上去更接近凡人,少了神秘感,有种尘世的况味。选材上也有讲究,一般选用香樟木,因为它的树纹交错不一,有一种自然的树纹美,木质细腻,雕起来脆,而且脆里带韧性,不易脱落和变形。其他如楠木、柚木、红木、花梨木、铁犁木、黑檀、梨木等也是不错的材料。木材锯出大致的轮廓,用绳子绑在长凳上固定住,再用另一头绳套把脚套牢,这样雕刻的时候就不会游离。一边凿,一边用榔头敲。接着,用砂纸打磨光滑后,上一道薄薄的漆。待漆风干后,再用细砂打磨。如此磨了漆,漆了磨,来回五六次,需要二十来天的时间,直到佛像表面锃光发亮为止。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贴金了。贴金要根据气候,以潮湿闷热的天气为佳,据说这样的天气下,金箔才贴得平整,1平方米,要贴3000张金箔。

陆埠佛雕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陆埠佛雕 相关地区

余姚特产推荐更多>
宁波特产推荐更多>
浙江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