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杏仁是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特产,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此地种植仁用杏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斗山杏仁种子呈核果状,成熟时为淡黄色或橙黄色 。它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铁、磷等,香脆可口、个大饱满,有原味、五香等多种产品,享有 “贡品杏仁出斗山,斗山杏仁香千里” 的美誉。2012年12月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斗山杏仁”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其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2-03-1004。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有机开口杏核生产操作规程》、《“优一”杏栽培技术规程》和《开口杏核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执行,严把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关,确保产品达到安全、营养、无污染的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
产地要求: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1米以上、质地疏松、肥沃、通气及排水良好,无污水、洪水险情,地下水位2米以下。环境质量:斗山杏仁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地区。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取斗泉乡的斗泉、南岳庄、北岳庄、头咀、六咀五个村的“优一”仁用杏作为首选品种。
3、生产控制
3.1土壤管理。必须进行深翻改土,修树盘,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不施用含毒、有害物质的垃圾和污泥,不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合成剂。人畜禽粪尿等施用前须经高温腐熟处理。因地制宜使用有机肥料,测土配方施肥。人工拔除杂草。
3.2嫁接。嫁接时间以7月下旬至8月下旬,砧木及砧木处理以1年生的砧木苗为最佳,采集接穗应是生长健壮、品种纯正、优质高产稳产的壮年嫁接树中上部位,有饱满侧芽1年-2年生的侧枝。用“飞刀”法在接穗条上削取嫁接需用的芽片。要求刀刃锋利,削取的芽片光滑平展,保持芽片的湿度,利于亲合成活。一定要使芽片上端的横切面与砧木横切口紧紧吻合。芽接后,立即用塑料膜带进行绑扎,一个月后或翌年春季解除绑带。越冬前浇一次冻水,并在砧苗基部进行培土防寒(培土堆高度要超过接芽10厘米)。
3.3树型管理。可采取剪、拉、疏的方法。剪去枯、密、弱、衰老及病虫枝;用绳拉开过密的强枝,使疏密适中、透光通气。逐步培养成主干疏层形或疏散开心形。
3.4病虫害防治。仁用杏病害较少,虫害有超小卷叶蛾、蓟马、扁刺蛾、金龟子等。因仁用杏杏仁有坚壳保护,病虫害难以伤及,防治以频振式灯光杀虫灯和粘虫板为主,或用黄烟叶和蓖麻植株,捣烂提取汁液防治。结合冬季清园工作,将病虫枝叶集中处理烧毁。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及优势种群,保护园地周围鸟类。
3.5产品收获处理。当仁用杏果实外皮由青转黄或橙黄,并开始少量自然脱落时采收;采青影响果实品质,所以,要杜绝果实未成熟时采摘,采摘后要选取阳光充足、地面干燥、洁净的场地进行充分晾晒,然后袋装贮藏。
3.6生产记录要求。相关的文件资料,如环境、灌溉水、田间管理、收获、储藏、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都按有机标准进行记录,并建立完善的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4、杏仁制作
斗山杏仁的传统制作方法,大体可以分为13道工序,依次是收购、装袋、筛选、抽检、破壳取仁、精选、配料、煮制、烘炒、精选、包装、检验、入库。只有配料、煮制、烘炒三道工序因杏仁品种不同而不同外,其余各道都相同。
收购:以保护价从基地杏农手里收购高品质的仁用杏核,选择皮亮、饱满、直径大的杏核。
装袋:初步按照品相分类,将品相相近的装入同一个纸塑复合袋。
筛选:去除杂质,严格检验,检验后分类入库。
破壳取仁:用专用机械对仁用杏核进行破壳取仁,去除壳皮、杂质。
精选:去除破损不全的杏仁和杂质,人工精选出符合要求的完整的杏仁。
配料:将杏仁与一定比例的辅料一起放入洁净的不锈钢煮锅中以备煮制。
煮制:用80-90°C的沸水煮制40分钟,煮制过程中,严格掌控温度的变化,出锅后,去除残存辅料及杂质。
烘炒:把煮制好的杏仁放入洁净的烘干机里,以140-150°C的高温进行烘干。
抽检:取出样品进行严格的抽检,直至杏仁的色、香、味完全符合标准要求为止,从烘干机中取出杏仁,进行冷却。
精选:对冷却好的杏仁进行人工精选,去除杂质及破损的杏仁。
包装:将精选好的杏仁通过自动包装机装袋、装箱。
检验:随机抽检产品,检查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入库:将合格的产品装箱入库。
5、斗山杏仁品种
原味杏仁、五香杏仁、多味杏仁、琥珀杏仁等,这些产品制作工艺大同小异,都是以制作原味杏仁的工艺为基础;而不同种类的杏仁制品,在制作时又有着细节上的差别。正是这种加工工艺细节上的特色,使得斗山杏仁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保持了独特的风味。
6、专用标志使用
地域范围内的斗山杏仁生产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斗山杏仁的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生产和使用标志,在其产品或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斗山杏仁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结合标注形式)。
7、地域保护范围
斗山杏仁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斗泉乡,地理坐标:北纬39°35′-39°55′,东经113°51′-114°24′,斗泉乡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地域保护面积10900亩。
8、安全要求
GB3095-1996大气质量标准
GB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838-1988国家地面水质量标准
GB/T19630.1-4国家有机产品标准
(以上标准的条文,在参照标准未被修订的情况下使用,若修订按最新国家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