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顺莓茶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其干茶条索紧细、卷曲、匀齐,白霜满披,香气清悦高长,汤色黄亮清澈,滋味醇厚回甘,富含黄酮、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兼具饮用与保健价值,被誉为“黄酮之王”。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永顺莓茶”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其质量技术要求如下:

1、品种选择
当地的显齿蛇葡萄。
2、立地条件
海拔在300-1000米之间;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大于2.5%;黄红沙土pH值在4.5-7.5;土层厚度≥70厘米。
3、栽培技术
①整地:于当年10月至次年3月,选择上坎高度大于50厘米的水平带,清除杂草灌木枯枝,沿水平带内侧挖沟,施腐熟基肥深翻至土壤底层,覆土起陇做畦。
②培养母穗:加强培肥管理,保证母树良好生长条件。留养插条秋季不采,顶端摘去顶心,使枝条中、下部尽快变为红棕色、半木质化,以促进扦插苗生根,选取当年或隔年半木质化的健壮枝条为扦插枝条。
③扦插成园:地膜将高垄全覆盖,按30-40厘米间距成“品”字形打孔,实行双行单株扦插,大行距1.2-1.5米,每亩扦插≤3500个半木质化枝条。3月上旬至4月上旬扦插最佳,也可秋插,秋插时加地膜覆盖防冻。
④施肥:苗期施有机肥或复合肥做底肥,忌施尿素,每亩30-50千克;第二年开始每年施入100千克复合肥,分2次施入,12月份树叶已掉落、在两兜之间施入覆土掩盖;5月份再施一次、结合中耕除草。
⑤整形打顶、修剪定型:当新蔓长至约30厘米高,摘心打顶。7-8月进行第二次修剪,促发新芽,完成初形。成林莓茶以采摘来培养树形。每年冬季施基肥前进行1次重平剪,高度控制在40厘米左右,便于清洁与采摘。
⑥病虫害防治:永顺独特的山地地形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区域生态平衡,有效避免了病虫灾害发生;莓茶因多酚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高,具有抗病虫害的天然特性,很难发生病虫害,无需过多人为干预。
⑦改植换种:莓茶生长采摘8-10年后,生长势衰退,凭兜剪掉,连根拔起,深翻土壤、剔除残余细根,冬季冻土、施入有机肥,重整园地,再次扦插莓茶半木质化枝条建立新的莓茶生产园。
4、产品加工
①工艺流程: 鲜叶摊放—杀青—揉捻—松包—闷青—摊晾起霜—提香—包装—成品
②加工要点
(1)鲜叶采摘:4月中下旬开始采摘当年萌发新梢,长度≤10厘米,留2-3片复叶以便后续萌发,要求鲜叶嫩绿柔软,不可挤压、无机械损伤、无其它夹杂物,透气竹蔑篓盛装。
(2)鲜叶摊放:要求根据鲜叶的嫩度、含水量多少分级置于摊放萎凋槽内摊放、鼓风,厚度10厘米左右,至青草气消失,叶色转暗即可。
(3)杀青:杀青适度标准为茶条表面出现大量白霜,叶色变黄,青草气消失,出现怡人茶香,茶条捏在手中散团,含水量降至50%左右。
(4)揉捻:杀青叶出锅后,趁热装入专用布袋、封口,避免黄酮、多酚损失,转入揉捻机,中等压力揉捻至茶汁稍有溢出即可。
(5)松包、闷青:揉捻好的莓茶,取出快速解块松包、快速转入专用布袋闷青4-6小时,至莓茶表面白霜沁出为闷青适度标准。
(6)摊晾起霜:莓茶摊放在不锈钢孔网筛,置于通风透气处自然阴至6-7成干,后可移置早晨或下午散射阳光下晾晒至8-9成干。
(7)提香:银霜显露的莓茶,转入烘培机中提香,80℃烘 25分钟,茶条手捏成粉末,含水量≤8%,即为足干。
(8)成品包装:足干莓茶摊凉后即可装袋密封,避光防潮,包装材料要求干净、无异味,常温储藏即可。
5、地域保护范围
永顺莓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永顺县境内毛坝乡、润雅乡、万坪镇、首车镇、砂坝镇、车坪乡、万民乡、塔卧镇、盐井乡、两岔乡、石堤镇,共11个乡镇122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09°38'59"-110°13'34" ;北纬:28°55'40"- 29°27'13"之间。
6、安全要求
参照国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05)和《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05 )规定执行。
7、专用标志使用
本规定地域范围内的永顺莓茶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永顺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永顺莓茶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