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柳编

导航菜单

固安柳编

浏览 298 .喜欢 90
喜欢一下
非遗非遗
发布:yoyoyo
标签: 工艺品 手工 柳编
属地:固安廊坊河北

固安柳编是河北省固安县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河北固安素有“柳编之乡”美称,柳编编工细致,花样新颖,物美价廉,经久耐用,品种齐全,既有轻便耐用的生活用品,也有专供观赏的工艺作品,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已远销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品种有七百多种,从农用缴箕到日用菜筐、提篮、方盒,从工艺花瓶、宫灯、老虎、狮子到客厅的地毯、坐墩等,品种繁多、花团锦簇,既有实用功能,又有欣赏价值,同时还以不同的造型来增加它的附加值。

固安县是中国柳编主要产地之一。历史悠久,宋代已有,明末清初已有150多个品种,素称“柳编之乡”。以固安县的杞柳为主要原料,产品分青、白货两类。青柳货有背篮、土篮、提篮、筷子篓、八角筐、提箱等。白柳货以较细的柳条精编,色泽洁白,主要有茶具套、方盒、小筐、花瓶、宫灯、小花篮、相框,以及有传统特色的仿唐坐墩、地毯等,有380 多个花色品种。固安柳编技法多样,装饰花纹层次多层套层,花套花,环套环,色调柔和民间传统风格浓厚。

固安柳编以当地的杞柳为主要原料,柳编的“编”,即是将较宽长的条子,通过交叉排列的方式组合而成。主要是经纬柳条或柳条与麻绳等通过相互挑、压和反、正绞编等形成固定形态的工艺。在编织技术上分两大类:一是线编,二是条编。线编的如管箩、簸箕、安全帽等,是以大麻线绳为辅料,网锁条杆而成条编如菜浅(盛放蔬菜、面食的一种日用用具,一般比管箩要浅)、果筐、纸篓等,是以条杆自身交叉编网而成,不配用任何辅料。

固安县地处华北平原北部,县域内多为两河冲积平原,北部为沙质蒙金地,树木繁多,杞柳遍野。明末清初,杞柳种植已发展到四万多亩。清代的乾隆皇帝曾诏谕,永定河“两岸堤里、近河之堤以及软滩之上应多种笸箩柳,”虽然其意在防水患,但同时也给柳编工艺提供了原料,促进了固安县当地柳编业的发展。光绪年间,固安柳编更为盛行。市场繁华无比。民间编织的柳箱、筐、篮、升、斗、簸箕、笸箩等产品,技术精巧,样式考究大方,结实耐用,远销京、津、苏、奉诸大商埠。20世纪50年代以后,固安柳编开始向国外出口。

柳编久远的历史,造就了璀璨的文化遗产。技术的全面和精湛,达到了极高境界,固安柳编走出一条闪光的道路,令世人瞩目。

固安柳编的特点是,构造简单,色调柔和,朴雅大方。尤其是仿唐坐墩和草地毯等工艺品深受用户欢迎。在技巧上继承了传统做法,具有浓厚的古典传统风格。

固安柳编有着悠久历史,相传起源于宋代。据《固安县志》载:宋代河南杞县知县调任固安,便把杞柳移植到固安,并带来柳编技师,把柳编工艺教给了当地人民。明代固安所出“柳器,屈柜柳所为,如升、斗、簸箕、栲栳之类”。

清末以后,固安柳编产品发展到上百种,产品由自编自用开始销往东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当时固安北部的很多村、户就是以柳编为生的。到1945年,有人在固安建立了“杞柳公司”,专营柳编织品,产品销往中国各地及日本、朝鲜等国家。

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倡导下,固安柳编业蓬勃发展,柳编技术迅速提高,产品品种日益增多。进入20世纪80年代,不仅生产自用的一般产品,而且大量生产花瓶、花篮、果盘、捧盒、提篮、沙发、茶几、宫灯、动物等造型美观的家庭陈设品和日用品,品种、规格达700多个。这些产品不但销往中国各地,而且还远销美国、荷兰、丹麦、意大利、比利时等37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柳编(固安柳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Ⅶ-55。

固安柳编 相关地区

更多柳编的相关特产
固安特产推荐更多>
廊坊特产推荐更多>
河北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