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粑

导航菜单

薏粑

浏览 712 .喜欢 26
喜欢一下
发布:yoyoyo
标签: 糕点 小吃
属地:海口海南

薏粑就是椰子粑粑,糯米粑粑,是一种用糯米粉做皮,填以新鲜椰肉丝、芝麻、碾碎的炒花生、白糖等配成的馅,以椰子树叶包成5厘米左右大小的圆粑 ,蒸熟趁热吃。

薏粑是海南传统小吃,历史源远流长,在民间制作相当普遍,其象征着喜庆、吉祥、幸福,甜蜜、情谊。在农村逢年过节都会制作上一些自己吃、送朋友吃。也会在亲朋好友入新宅、小孩满月周岁等的时候送上一筐做为吉祥礼品。海南人民称它为yibua(海南话),bua读第三声。

吃薏粑,海南各地都有此习惯,不过,以海口、琼山、定安、文昌等地最为普遍。上世纪80年代后,海口的一些大排档率先把薏粑摆上了餐桌,随后一些高档酒店也把燕粿(薏粑)作为特色小吃搬上餐桌。薏粑采用大米和糯米混和,馅料采用椰子丝、花生、油麻、白糖等,由于极富海南地方特色,现在不少餐厅都把薏粑作为饭前甜点。海南薏粑也获得了“中华名小吃”认证。薏粑是用糯米粉包馅料制作的小吃,有各种馅类,芝麻类、花生类、椰丝类……但它并不注重馅料,而更为注重糯米皮是否蒸得柔软滑而不粘,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剥掉外面的一层绿绿的叶子,轻轻地咬一口,粘粘的,滑滑的,甜甜的,软软的,一股清清的椰香,原来,糯米也能做出如此味道。

薏粑(也叫亿粑、忆粑、意粑)因为内馅除了椰丝外,尚有花生、芝麻(两者均有多子多福的寓意)、糖,因为馅料甜,形状为圆形,因此,寓意“甜甜蜜蜜、圆圆满满”的薏粑成了地方的吉祥食品。

关于薏粑的来历,相传300多年前,海南某村有位大娘,跟儿子阿春相依为命。阿春身体健壮,有一身好武艺。阿春18岁那年辞别了母亲,跟郑成功当兵打海盗倭寇去了。冬去春来,阿春久不归家,大娘日益老去,年年只有思忆不见儿归,于是大娘每逢中秋佳节,就做了儿子最爱吃的粑,摆在月光下祷告儿子平安归来。

不知不觉30年过去了,这年中秋节,大娘正在月下祷告时,儿子阿春回来了,母子团圆,悲喜交加。阿春吃着白发苍苍的老母亲亲手做“忆粑”,满心温暖,此粑因而得名。现在很多海南华侨、在外工作游子,偶尔都会寻找吃上一两个薏粑,因为那薏粑是满满的家乡味道。

将一定比例的糯米与粳米经浸泡后置于石磨中磨成米浆,压至半干,用水和匀,以椰丝、花生仁、糖为馅料,将米粉捏成圆球状,装入馅料后用椰叶或芭蕉叶包裹,再上蒸笼蒸熟。一般30分钟可以出炉。

薏粑 相关地区

海口特产推荐更多>
海南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