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毛绣

导航菜单

察哈尔毛绣

浏览 729 .喜欢 42
喜欢一下
非遗非遗
发布:tfni
标签: 工艺品
属地:察哈尔右翼乌兰察布内蒙古

毛绣(察哈尔毛绣),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毛绣(察哈尔毛绣)是察哈尔蒙古族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周边及北京市等地,蒙古国也有分布。它使用动物皮毛中的锋毛(退绒),在传统的纱网上栽织出各种动物图案和仿真动物。毛绣(察哈尔毛绣)作品具有写实、立体、粗犷、鲜活等特点,能够真实再现动物的原生状态,被誉为“平面标本”。

毛绣(察哈尔毛绣)是以动物皮毛上的锋毛(退绒)为原材料,在纱网上栽植出各种动物图案形状,供人们观赏或制作成生活用品。

其制作流程主要包括:设计、选毛、鞣毛、浆毛、勾绒、剪毛、栽活、配景等不同工序。

前期设计分画稿制作与心稿制作。这一过程要求艺人反复观察动物、临摹画稿,直到无需画稿,对所制动物了然于胸。具体制作可分为单面绣和双面绣,基本流程是:先将皮毛鞣制后,根据需要剪下不同长度、颜色的锋毛栽植在纱网上,形成动物轮廓;再给毛绣动物安置口、鼻、眼等器官;最后配置背景等。制作工艺复杂,要求艺人达到心想手到,所制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毛绣(察哈尔毛绣)利用五畜皮毛等原生材料来复制草原动物,有着生命再造之用意,反映出崇尚自然、敬畏生命的优良传统和审美习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 [4] 此外,毛绣(察哈尔毛绣)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并具有浓郁的蒙古民族特色,它的发掘和传承,对于研究蒙古族先民文化及民族工艺史具有重要意义。

写实、立体、粗犷、鲜活、能够真实再现动物的原生状态及蒙古族的工艺特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被誉为“平面标本”。

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初,蒙古部落在蒙古草原上逐渐兴起。1206年,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成吉思汗创立的万人护卫军,史称“怯薛”,就是察哈尔部的前身。察哈尔为蒙古语,意为“贴身、近边”。

1229年,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即汗位。窝阔台汗诏令:以“从汉地带回来各种工匠和各行各业的技师”(《史集》第2卷)建筑都城,都城名为哈刺和林。

在1235年(太宗7年)大汗所居的万安宫落成庆典上,蒙古各部及外国使节赠送的礼品中,唯有曾在成吉思汗身边执事的察哈尔人送来的毛植图《八骏图》,把成吉思汗心爱的八骏马刻画的惟妙惟肖,最得其喜爱。于是,成吉思汗将《八骏图》挂于宫中,毛绣工艺在察哈尔蒙古族中传承下来。

毛绣(察哈尔毛绣)作品《群狮图》获北京工美评比赛银奖。

毛绣(察哈尔毛绣)作品《八骏图》获内蒙古民族艺术博览会金奖。

2021年5月24日,毛绣(察哈尔毛绣)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Ⅶ-126。

察哈尔毛绣 相关地区

察哈尔右翼特产推荐更多>
乌兰察布特产推荐更多>
内蒙古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