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窑

导航菜单

瓯窑

浏览 1568 .喜欢 51
喜欢一下
非遗非遗
发布:liu123
标签: 工艺品 日用品 瓯窑 瓷器
属地:温州浙江

瓯窑,中国古代瓷窑。在今浙江省温州一带的瓯江两岸,因瓯江而得名,故名瓯窑。浙江境内仅次于越窑的制瓷业集中地。始于东汉,终于宋。

晋杜毓《荈赋》:“器择陶拣,出自东瓯”,潘岳《笙赋》:“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醽”。

瓯窑是浙江主要瓷窑之一,唐代窑址分布于浙江的有温州、永嘉、瑞安、苍南、瓯海等地。瓯窑与越窑不同的是,胎为灰白或浅灰色。唐代早中期瓯窑产品的釉色呈黄或淡黄色,易剥落;晚唐时则为青色或青黄色,剥釉现象少见。

瓯窑产品种类与越窑基本相仿,惟器型略有差别。如唐代撇口玉壁底碗,碗壁的倾斜度就比越窑大,为45°。晚唐时各种器型,特别是碗壶等多仿花果造型,大方活泼。

瓯瓷的纹饰是:三国西晋时常在器物的肩腹交界处或口部饰水波纹、弦纹、网纹和联珠纹。但是联珠纹和铺首的使用不及同时期的越窑那样普遍。东晋时通行弦纹与釉上褐彩,釉上褐彩有点、绘两种手法。点彩的点较小,分别点在动物纹如点在瓷羊的双目、耳朵、尾巴上或鸡头的眼睛与鸡冠上;使动物形象更加突出;或在器物口腹部点成各种几何形图案,与广东晋瓷的点彩相似,或在肩腹部组成圆圈;或以三点一组,用三组或四组饰于口沿;或以器耳为中心围饰一圈褐彩,耳间又用点彩相连,腹部则饰六点褐彩组成的梅花等等。彩绘是用毛笔蘸彩料绘成长条形,线条的长短和粗细视画面的大小而定,一般是盖面的小而短,腹部的较粗而长。这种装饰多见于蛙盂、罐的腹部与盖上。东晋晚期开始用莲瓣纹,南朝时盛行。

胎质:早期胎体较松,没有完全烧结,呈色较白略带灰色,胎釉结合往往欠佳。中晚期胎体较密实细腻,呈灰白或浅灰色,但仍有脱釉和剥釉现象。

釉色:早期多为淡青色,少有青黄和青绿色,透明度高,开冰裂纹,易剥釉。中晚期釉色多为青色、青黄色或淡黄色,胎釉结合紧密,少有剥釉现象。

造型:在造型上大多与越窑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产品,如早期的牛形灯、褐彩碟、五联罐等及中期的仿花果形的碗、盘之类器物活泼秀硕。

装饰:简单朴实,刻划的纹饰有弦纹,莲瓣纹等。大量使用褐色装饰,早期为点彩,中期为彩斑,晚期为条形彩绘,且起笔细,收笔粗。

附图是故宫博物院藏东晋瓯窑青釉点彩盘口壶。

瓯窑在浙江南部温州一带,迄今为止已发现瓯窑古窑址200余处,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规模很大的瓷窑体系。瓯窑是浙江主要瓷窑之一,唐代窑址分布于浙江的有温州、永嘉、瑞安、苍南、瓯海等地。

晋人潘岳在《笙赋》中说:“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说文》云:“缥,帛青白色也。”说的是用青白色瓷器喝美酒。同时代的杜育在《荈赋》中说:“器泽陶简,出自东隅。”唐人陆羽所著的《茶经》里转引《荈赋》时为:“晋杜毓《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明、清沿袭此说,并进一步的发挥。如《景德镇陶录》“瓯,越也,昔属闽地,今为浙江温州府,自晋已陶。”《陶说》:“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亦越地,‘后来翠峰’、‘天青’于此开其发矣”,“是先越州而知名者也。”因此,瓯窑引起了史学界与陶瓷界的注意,把它当作一个早于越窑的历史名窑。但是,隅与瓯是音近而误,而“东隅”与“东瓯”两者有很大差别,“东隅”泛指东方,在吴晋时期的东方,还有越窑与婺州窑,而且大量考古资料证实,越窑瓷业比瓯窑发达,制瓷工艺与瓷器质量也比瓯窑高。晋代文人所赞誉的究竟是瓯窑瓷器,还是指越窑青瓷,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瓯窑窑址是1937年夏陈万里先生首先在温州市西郊将军桥附近的西山护国岭脚发现的,并作了实地调查。这是一处唐宋时代的窑址。范围大,堆积层丰富,瓷器质量高,是瓯窑的典型窑址之一,它的发现是对瓯窑青瓷研究的一个新的开端。 50年代以来对瓯窑窑址进行了多次调查,结合墓葬出土瓷器资料研究,现已基本上弄清了瓯窑的面貌。

瓯窑200多处窑址,广泛分布在永嘉、乐清、瑞安、文成、泰顺诸县和温州市。它们多数聚集在瓯江、飞云江和楠溪江两熊这些地方制瓷的自然条件很好。产品可通过船筏运运到温州等城市销售,水上交通非常方便。  在瑞安县岱石山、金坪山、凤凰山,永嘉县梅岙,乐清县白鹭屿等商周时期的墓葬和遗址中都发现了原始瓷器,如施青釉或黑釉'这说明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已生产原始瓷器。在永嘉县小坟山、察桥和殿岭山一带发现了汉代的原始瓷窑,产品有罐、罍、钵、盆等,胎骨坚韧,外施黄褐色和青灰色釉。在永嘉县东岸乡芦湾小坟山、箬隆后背山发现了东汉瓷窑址,出土有罍、罐、钵、壶、盆、洗之类瓷器,这些瓷窑址距离汉代原始瓷窑不远,造型装饰也与原始瓷相类,无疑,瓯瓷也是由汉代的原始瓷手工业发展提高而来的。

六朝时期的瓯窑窑址主要分布在永嘉朱涂乡水井湾、罗溪乡夏甓山、东岸乡赤头山等地,制瓷技术和瓷器的质量都有显著的提高。瓷胎坚硬,白中微带灰,釉色以淡青为主,亦有青黄色,与“缥瓷”接近,与西晋后的越瓷灰胎深青釉有明显的不同(表五)。器物种类丰富,计有壶、罐、钵、碗、碟、笔筒、砚、水盂、桶、洗、烛台、灯盏、熏炉、唾壶、虎子等,可以与同时期的越窑媲美。但明器中只见灶、井、镆斗、火盆、鸡笼、狗圈、猪栏等,不见砻、磨、碓、扫帚、米筛等谷物加工工具。扁壶、狮形烛台也少见。五联罐的选型相当特殊,东汉时也作葫芦形,肩部捏塑三熊,罐身分上中下3节,而不是2节。瑞安县三国墓出土的1件,中罐作盂形,直筒腹,肩部用小罐间隔成4面,其中一面趺坐3人,中间1人双手环抱小孩7个,左面又站立儿童2人。这类瓷塑相当少见,它的含意应该与绍兴出土的吴永安三年的人物楼阁罐上刻的“……多子孙寿命长……”是相同的。温州雨伞寺东晋升平三年(3 5 9年)纪年墓出土的牛形灯,灯柱作直立的牛形'牛头向前突出,后肢落地,在盘座与灯盏口之间装一个半圆形把手,实用美观。此外,如三国西晋时的笔筒,东晋时的扁圆腹罐和盂形钵等,在造型上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瓯窑 相关地区

温州特产推荐更多>
浙江特产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