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和成株均可受害。受害子叶可产生近圆形褪绿斑,扩大后稍凹陷,潮湿时表面有黑霉。成株可为害叶片、叶柄、花梗和种荚等部位。多从外叶开始发病,病斑近圆形,直径2-6毫米,初呈近圆形褪绿斑,扩大后呈灰白色至灰褐色,病斑上有明显的轮纹,周围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
发病条件: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及种子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发病适温为13-15℃,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此外,早播、多雨、管理粗放也有利于病虫害的流行。不同品种间抗性也有差异。
防治方法:
①种子处理。在无病区和无病植株上采种。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方法同霜霉病。
②轮作。与非十字花科作物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
③田间管理。及时排水防涝;高垄栽培;施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适当晚播;及时清理田间病株,深埋或烧毁,减少田间病源。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用嘧菌酯或吡唑醚菌酯10克兑水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