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蒙古国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羊绒产出国,两国羊绒产量各占世界羊绒原绒产出份额的67%和22%。中蒙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与蒙古国羊绒羊毛协会早已签署合作协议,自2016年起,两国每年轮流召开“中蒙羊绒产业会议”,该会议被称为全球羊绒业界的“风向标”和“晴雨表”,2018年“中蒙羊绒产业会议”于6月初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召开,与会期间,巴彦淖尔市绒毛产业分会与蒙古国羊绒毛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此同时,中蒙两国领导人也在会晤中就相关议题进行了沟通,在今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举行期间,蒙古国总统巴特图勒嘎(Battulga)向中方领导人表达了两国在羊绒产业方面进行合作的意愿。针对目前中蒙两国羊绒产业的互动态势,本文将对蒙古国羊绒羊毛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并围绕中蒙两国相关产业的合作前景展开讨论。
一、蒙古国羊绒产业的发展现状
2017年,蒙古国饲养的山羊数量为2千5百万头,占该国牲畜总数的近50%。由于蒙古国冬季气候寒冷,取自该国山羊的绒毛较为保暖,羊绒长度较长,再加上蒙古国天然的牲畜饲养方式和绒毛生产工艺,使蒙古绒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蒙古国山羊绒的直径通常为13.0-16.5微米,长度在38-45毫米之间。上述条件为蒙古国大力发展羊绒产业奠定了基础,从蒙古国外贸商品结构来看,根据2017年蒙古国家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矿产品占其出口总额的89%,畜产品所占比重为6%,而在出口的畜产品中,主要以羊绒产品为主,2017年该国羊绒的出口量为8千吨,出口额达到2.62亿美元,占蒙古国出口总额的4%,(蒙古国国家银行的统计类别主要分为四类,即矿产品、畜产品,园艺产品和工业制成品,除畜产品所包含的羊绒半成品以外,工业制成品中还包含羊绒成品,例如羊绒衫、围巾等,其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1%),羊绒不仅已成为蒙古国农牧业的第一大出口产品,也是位于矿产品之后,该国第二大出口产品。
目前,羊绒毛产业为至少10万蒙古国人提供就业岗位,其中80%的从业人员为女性,年龄在35岁以下。在蒙古国商品交易所登记的该国羊绒企业中,生产羊绒半成品的企业占87%。蒙古国最著名的羊绒企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运营的戈壁公司(Gobi),该企业于2007年完成私有化改组,一直是蒙古国羊绒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年均生产1200吨洗净羊绒以及70余万件针织品。2002年,戈壁公司联合GoYo、Altai Cashmere以及Mongol Nekhmel三家本土羊绒企业共同组建了“纤维标识协会”(Fiber Mark Society),该组织致力于提升蒙古羊绒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在国际市场推广蒙古羊绒,并开展相关营销活动。
二、蒙古国羊绒产业的发展走势
如何推动国家经济结构多元化,一直是蒙古国国家发展的重要命题,近年来,蒙古国对提高畜牧业产能日益重视,一方面,蒙古人民党政府在《蒙古国政府行动规划2016-2020》中制定施政目标,将快速推进“蒙古国牲畜”国家计划,从整体上提升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建立羊毛、羊绒和皮革收储与运输体系,为牲畜产品的加工与制造构建原料储备;另一方面,民主党出身的蒙古国总统同样关注羊绒产业,巴特图勒嘎在今年年初专程赴羊绒企业视察,他强调羊绒产业收益的增加,对国家摆脱经济发展高度依赖矿产品出口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2月,蒙古国颁布为期四年的国家羊绒计划,该计划以蒙古国羊绒制品的生产加工、技术革新以及对羊绒企业的财政扶持为重点。羊绒计划的实施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蒙古国计划利用自产山羊原绒总量的40%,用于国内深加工,蒙古国将完善羊绒加工与销售的相关立法,通过向企业提供财政支持以增加羊绒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推动羊绒产业末端加工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蒙古羊绒的品质声誉,加强原绒储备体系;第二阶段,蒙古国计划利用自产山羊原绒总量的60%,用于国内深加工,并采用先进技术提升蒙古国羊绒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此外,该计划还准备向本国羊绒企业进行运营资金的投入,贷款年利率保持在12%,该利率还能按照企业完成计划的成效和技术提升情况予以进一步减免。
由上可见,在蒙古国大力发展畜牧业及羊绒业的背景下,羊绒产业在蒙古国第一产业中的比重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此外,蒙古国政府在保持洗净羊绒和分梳羊绒产量稳定增长的同时,不再单纯追求扩大羊绒半成品的出口,而是致力于延长本国羊绒产业链,通过为企业技术升级提供更为优惠的贷款,扩大羊绒针织制品的产量,进一步提高羊绒产品的附加值与利润率,增加羊绒产业的出口额,这是蒙古国羊绒产业今后发展的另一趋势。
不可否认的是,蒙古国羊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提升,及其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未来仍面临挑战。目前,三分之二的蒙古国羊绒企业集中在洗净羊绒和分梳羊绒(无毛绒)等初加工羊绒制品的生产上,生产纺纱及针织制成品的企业较少,羊绒产业存在初加工、低档次重复建设的问题,改变这一现状,自然不会一蹴而就,而其它挑战还包括:首先,环境问题。早在200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就宣布在过去的15年间,蒙古国地表水量减少了30%,该国90%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风险。另据公开信息显示,气候改变与过度放牧已经导致了蒙古国65%的牧场退化。可以肯定的是,蒙古国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将直接制约该国羊绒产业的发展,随着蒙古国牲畜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带来的矛盾或压力可能会更加突出;其次,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蒙古国羊绒加工的中小企业在原绒采购和技术升级方面缺乏足够资金,虽然国家羊绒计划能够提供一定资金支持,但贷款年利率对于部分企业而言,依然较高,蒙古国羊绒企业仍需进一步财政及金融支持,特别是政府相关补贴的投入与扩大;最后,由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蒙古国面临原绒纤维变粗或质量下降的困境,这将对蒙古国羊绒成品的高端化产生负面影响。
三、中蒙羊绒产业合作的前景
按照蒙古国2017年对华出口产品的货值排列,羊绒是蒙古国对华出口的第五大产品和第一大农牧产品(前四位依次是煤炭、铜矿粉、原油、铁矿石),2017年蒙古国对华出口洗净山羊绒5409.7吨,货值2.056亿美元。中国对蒙古国的羊绒进口量近年来呈稳步增长的走势,中国羊绒贸易商是目前蒙古绒的最大采购者,2016年蒙古国90%的初加工羊绒被出口到中国。通常而言,中国在进口蒙古绒后,会对其进行深加工,制成羊绒成品后再次出口,可以说围绕羊绒半成品的出售与采购,是中蒙羊绒产业对接与合作的基本特征。
由于中蒙处于羊绒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两国羊绒产业存在互补性,未来合作具有较大空间和发展潜力。蒙古国国内羊绒加工能力不足,即使本国羊绒产业链得到进一步升级,在牲畜规模扩大及原绒产量增长的同时,其国内工厂的消化能力依然有限,对中国出口大规模的羊绒半成品符合本国利益需求,而中国作为世界羊绒制品的最大生产、出口及消费国,也需要进口蒙古国的羊绒原料,这不仅体现为量的需求,也表现在羊绒种类上,例如,中国特产白绒,而蒙古国多产紫绒和青绒,从蒙古国进口羊绒,能够满足中国羊绒企业对原料低成本、多样性和加工成品档次区分化的需求。同时,不能忽视的是,蒙古国羊绒企业也从中国进口混纺羊绒,这是两国羊绒产业互补性的另一体现。
关于中蒙两国未来的羊绒产业合作,对于中国而言,蒙古国对羊绒产业的外商投资政策与法律保障极为重要,这需要蒙方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保证中方羊绒企业对蒙投资政策与法律的稳定性;对于蒙古国而言,则关注中国的羊绒消费市场与羊绒加工技术,中国可以鼓励蒙古国羊绒企业进驻本国保税仓库,帮助蒙古国羊绒成品在中国建立销售渠道,为蒙古绒对接中国加工企业和市场创造条件,也可以将中国羊绒初加工的过剩产能或技术向蒙古国进行部分转移,在两国层面,中蒙可在羊绒原绒质量标准的监控管理体系上开展紧密合作,更应实现强强联合,共同开发羊绒成品的国际市场,借助羊绒展销会及“一带一路”国际时尚周,扩大中蒙羊绒制品的影响,共同打造羊绒国际品牌。
中蒙在羊绒产业方面的合作,既有广泛的互补性,也具有强强联合的可能性,深化该领域合作,是推动中蒙贸易发展的有效路径。最后,笔者还想强调的是,目前加强中蒙农牧业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两国在探索羊绒产业合作与共赢之路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实施畜牧业合作的战略规划,以羊绒、活畜、绿色农产品贸易为轴线,以相关技术和科研交流、人员培训、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带动中蒙农牧业合作逐步向深层次迈进,推动两国贸易结构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