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潇湘大地怀抱中的零陵区,正以"土字号"品牌建设为笔,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篇章。近年来,该区立足资源禀赋,深挖文化内涵,通过"一村一品"战略与全产业链布局,将乡土特色转化为致富金钥匙,走出一条具有零陵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科技赋能 打造精品农业新标杆
走进南津渡街道香零山生态农业园,阳光玫瑰葡萄在智能温控大棚中舒展枝叶,工作人员正通过5G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与果实糖度。这里依托独特的紫砂岩土质与亚热带季风气候,采用"三避两控"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育出果粒均匀、糖度达18%的优质葡萄,产品通过冷链物流48小时内直达粤港澳大湾区,亩均收益突破3万元。
"我们建立'农技专家+乡土人才'双轨服务机制,定期开展田间课堂培训。"街道农办主任张明华介绍,通过引入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特色水果种植成本降低20%,优果率提升至95%。目前,街道已形成500亩精品水果产业带,带动126户农户年均增收2.8万元,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0万元。
模式创新 构建全链发展新格局
在邮亭圩镇永兴大米加工厂,全自动化生产线正以每小时15吨的速度将稻谷转化为精品大米。该镇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四方联动模式,建立从种子研发到品牌营销的完整产业链:与省农科院合作培育的"邮香1号"稻种,经标准化种植后由供销社统一收购,通过低温仓储与智能色选系统保障品质,最终以"零陵香米"品牌进入大型商超。
"我们构建'三纵三横'监督体系,从田埂到餐桌全流程把控。"镇纪委书记李建国展示着产业监管平台,该系统实时监测12个优质稻基地的种植数据,确保2.5万亩优质稻与2万亩杂交制种基地严格执行绿色标准。目前,全镇已培育6个区域公用品牌,8家加工企业形成年处理稻谷5万吨的能力,产品远销12个省市。
文化铸魂 激活乡村价值新动能
零陵区的品牌建设始终贯穿文化基因。水口山镇将非遗技艺与现代工艺结合,打造出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水口山牛扣",通过举办"牛扣文化节"实现年销量200吨;水晶巷酱板鸭依托明清古法腌制技艺,结合现代锁鲜技术,产品入驻300余家连锁便利店;大庆坪乡将传统禾花鱼养殖与稻田艺术相结合,开发出"鱼跃稻香"文旅体验项目,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
"每个品牌都是文化使者。"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海明展示着《零陵土特产文化图谱》,这份收录38项非遗技艺的档案,正通过"一品一故事"系列短视频传播。目前,全区86个农产品品牌中,绿色食品认证达31个,水口山牛扣等3个产品入选湖南省"一县一特"名录,品牌溢价率平均提升40%。
展望未来 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在零陵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馆,巨型沙盘勾勒出未来五年发展路径:建设3个万亩级特色产业集群,打造湘南地区最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培育10个以上产值超千万的农业龙头企业。陈海明表示:"我们将实施'品牌三步走'战略,2026年前完成所有主要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2028年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最终打造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潇湘农产品品牌矩阵。"
从香零山的葡萄架到邮亭圩的稻田,从水晶巷的酱香到水口山的厨房,零陵区正以品牌为媒,将"土特产"转化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在这片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