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锅贴

导航菜单

小街锅贴

浏览 540 .喜欢 43
喜欢一下
非遗非遗
发布:lala
标签: 美食 小吃
属地:洛阳河南

北宋时期,锅贴已在京都汴梁(今开封)、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盛行,随着宋朝政权南移,皇亲贵族将这一特色小吃带入江浙一带,因其风味独特延传至今。“小街”锅贴制作工艺讲究,加工程序规范严谨,从选料配比、制馅和面、包制成形到煎制出锅均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成品具有造型美观、色泽透亮、外焦里嫩、灌汤利口、焦脆软香的显著特点,深受广大顾客欢迎。

小街锅贴从一道普通小吃发展为今天名扬省内外,供不应求,并拥有商标所有权的特色名吃,经历长期不懈的摸索和实践,其独特、严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原饮食文化的深厚内涵。

一、选料严格

“小街”锅贴的选料十分严谨;主料以精选上等健康的一等成猪肉,每头猪的净肉重须在60-65公斤之内,制馅时按七分瘦肉三分肥肉的比例搭配;辅料以新鲜整齐粗细均匀的韭菜,本地的大葱,安微产的老黄姜、及新鲜菌类等;调料选用绍兴料酒、盐、味精、糖、大料水、上等一级酱油、纯正小磨油、精制配比合理的十香粉等;面粉选用正规大型面粉企业生产的优质精粉,煎制用油选用上等优质菜籽油等。

二、配料科学

将主辅原料及调配料,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按顺序先后逐次加入,打馅的手法巧妙严谨,快慢轻重适度。

三、做工精细

和面必须先硬后软,醒面适度,并让面团经过三硬三软,最后达到软硬适中自然劲道的质量要求,擀皮要圆而均,厚薄一致,大小达到8公分左右,包入适量的馅料,皮重14-15克,馅重15-16克不能大也不能小,捏制成型后要美观大方,形似小船。

四、火候考究

煎制锅贴时一定要掌握好火候,首先,将平锅上火烧热至180-200度,立即向锅内均匀的涮上一层油,快速将锅贴整齐地码入锅内,随即将和好的稀面汁均匀倒入锅中,马上把锅盖上,煎制四分钟后倒油离锅,继续煎制四分钟即成熟,整个过程要求火力适中均匀,面汁稀稠、多少要恰到好处,动作要快。成品后达到色泽透黄,外焦里嫩、灌汤利口,焦脆软香的特点。

“小街”锅贴不但其色香味形深受广大顾客的青睐,而且其独特的科学配料在营养学上也有建树。其制馅的主料猪肉性平,味咸,可补虚、滋阴、养血、润燥,据《千金·食治》中记载“猪肉宜肾,补肾气虚竭”。《本草备要》中说:“猪肉其味隽永,食之润肠生津,丰肌体、泽皮肤。”辅料中的韭菜性温,味辛甘,具有温肾助阳,健胃暖中,活血散瘀的功效。菌类性凉,味甘,具有抗癌降血糖、理气开胃之功效。大葱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健胃发汗杀菌的功效。生姜性温、味辛、具有发汗、散寒、温胃止呕、排毒之功效。所用的各种调料均有调味和药理作用,这些合理的搭配不但能去除原料中的不良异味,而且经过加热后能增进鲜香味。富含人类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份,对人们的健康非常有利。

“小街”牌锅贴是驰名中原的特色小吃,其特点一包汁、一团馅、一张皮,造型美观、色泽透亮、外焦里嫩、灌汤利口、焦脆软香。

相传在北宋年间,因宋太祖某日不思茶饭,午后独自在院中散步,忽然一股香气飘来,顿感心旷神怡,便寻着香气走到了御膳房,只见御厨正将没煮完的剩饺子放在铁锅内煎着吃,看到太祖进来大气也不敢出。这香味勾起了太祖的食欲,他就让御厨铲几个来尝尝,这一尝不要紧,只觉得焦脆软香,煞是好吃,一连吃了四、五个。吃饱后问这食物叫什么名子,御厨一时答不上来,太祖看了看用铁锅煎的饺子就随口说那就叫锅贴吧。后来御厨们从口味到外形又加以改进,最终成为了今天的锅贴。

2007年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使“小街”牌锅贴成为包含企业文化理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影响力辐射全省的洛阳著名特色小吃。

小街锅贴 相关地区

更多锅贴的相关特产
洛阳特产推荐更多>
河南特产推荐更多>